不過他運氣太差了,歷史上斡兒答和拜答兒這路蒙軍進入里格尼茨時,也就勉強接近一萬人左右,和他們兵力相當。
但因為拔都無序擴張,蒙軍越打越多,仆從軍也越來越多。
這次斡兒答和拜答兒再次趕到里格尼茨時,蒙軍已經多達五萬。
雖然其中真正的精銳蒙族本部軍隊連一萬人也沒有,但仆從軍還是蟻多咬死象,更別說亨利二世那邊好多兵馬是農民和礦工組成。
連大名鼎鼎的圣殿騎士團也招募了五百名農民。
所以說這會歐洲各國真的實力很差,有點類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一打到仗到處征兵,農民也直接征發為兵。
再說波藍這個地方吧,地形非常平緩,除了維斯瓦河等大河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山川可以依托,非常適合蒙古騎兵的機動性和戰術。
蒙軍得到消息之后,于十月中旬主動往里格尼茨進發,亨利二世以逸待勞擺開大軍等著。
等斡兒答和拜答兒他們到現場一看就樂了。
歐洲這邊波藍的封建化進程不足,不像此時南方的兇牙利已經完全封建化,亨利二世雖然有兩萬軍隊,但騎兵只有少數,絕大部份還是步兵,而且兵甲相當差,那些農民和礦工連甲具都沒有,有的甚至連兵器都沒有匆匆拿了個鋤頭之類的就上陣。
亨利二世那邊最精銳的還不是他本部人馬,而是來自教皇的圣殿騎士。
圣殿騎士團最輝煌的時期是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前的幾十年。
1129年,教廷召開會議,正式承認了他們的地位,十年后,當時的教皇英諾森二世以教皇詔書授與他們特權地位。
從此圣殿騎士團只對教皇負責,不受國王和地方主教指揮;可以免交教會的什一稅,甚至還能在其領地收取什一稅,圣殿騎士團因此快速發展為教皇的重要力量,成員最多時超過兩萬名。
從此圣殿騎士團專門守衛圣地的重要堡壘,是保衛耶魯撒冷王國的重要力量。
1177年,由沙蒂永的雷納德率領80名圣殿騎士、375名騎士,以及后方2000名步兵跟隨下,大膽襲擊阿尤布埃及的薩拉丁的3萬軍隊,結果后者精銳的馬穆魯克近衛軍幾乎被全殲,共傷亡2萬余人。薩拉丁帶著110不到的殘余部隊逃回埃及,圣殿騎士團一戰成名,處于巔峰時刻。
但僅過了十年,薩拉丁卷土重來,圣殿騎士團大敗,損失慘重,還被薩拉丁攻克了耶魯撒冷。
此時的圣殿騎士團已經算是比較沒落的,但在亨利的兩萬大軍中,居然還是最精銳的。
他們和亨利的本部人馬,被布置在大陣的最中間,亨利二世周圍,全軍沒有人有鐵甲,騎兵們擁有少量的鎖甲,就是歐洲最精銳的騎士,絕大部份是皮甲,他們的盾牌也多種多樣,有三角盾,有小圓盾,還有水滴形盾,其中少量戰馬也會罩具,但大部份戰馬都沒有任何保護。
亨利大軍的兩翼前排是弩兵,弩兵后面是農民和礦工,這些農民和礦工很多都是第一次上戰場,身上連皮甲也沒有,只有亞麻布衣。
蒙軍其實給了亨利二世很多時間,僅在整合兵馬就用了一兩個月。
如果對面是宋軍的話,宋軍不知做了多少工事,至少也給步兵們打造些簡單的盾牌,然后讓步營在前,弩兵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