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沙德爾,李平夏部約七萬從東,南兩個方向,呂文德、孟瑛部約五萬多,從西方向。
全軍約十二萬,從三個方向逼向謙州,準備與蒙軍決戰。
沙德爾和李平夏原本有十二萬人,其中有三萬駐扎在葉密立,其余的有駐在其他地方的,也有追進窩闊臺領地的。
在橫掃了窩闊臺領地幾個重要的居集點后,沙德爾留了部份宋軍駐守各地,從西邊帶了五萬往謙州西去。
李平夏則帶著葉密立兩萬從南往北,往謙州去。
兩軍出發的同時,李平夏這邊才派哨騎通知哈剌合林的呂文德。
因為那邊的宋軍沒有輜重,李平夏這邊不動,呂文德和孟瑛也不敢擅動。
得到李平夏這邊出兵的消息后,呂文德和孟瑛留下一萬駐守哈剌合林,帶著五萬宋軍又等了一天后才出發。
十一月中旬,因為怕被斷補給,察合臺和闊端已經考慮帶著所有人馬先撤向拔都早期的封地,阿泰山脈西,也兒的石河上游,等拔都歸來,沒想到宋軍突然出現在謙州西三百多里外。
當時哨騎回來報告,宋軍人馬不是很多,約五六萬,帶有民夫在內。
兩人心中一動,知道這波宋軍是橫掃了察合臺,窩闊臺領地后來的。
此時謙州城中來自各部的蒙軍已經超過十三萬,闊端認為可以留三萬駐守謙州,帶十萬去打宋軍。
但察合臺認為現在的宋軍陣地戰根本打不動,野戰也不容易對付,得靠人數絕對的優勢去消耗才行。
十萬蒙軍,怕是不夠。
察合臺是和宋軍打過多次的,知道現在宋軍厲害,特別是帶了輜重馬車的,更不好打。
察合臺還想等拔都回來,兵馬更多,以人數來消耗,才能和宋軍打。
但闊端沒和宋軍打過啊,而且蒙軍向來打仗都是以少打多,這次明明是對面一倍,為何不能打
關鍵這段時間他們在謙州讓這里的工匠打造了很多石炮蒙軍的投石機,就是用來防守和遠程打擊宋軍用的。
闊端認為謙州城打造了上百部石炮,可以和宋軍打一打,有了遠程攻擊手段。
而察合臺認為宋軍火炮打的更遠,蒙軍石炮效果可能不是很大。
兩叔倒還在為打不打爭論,察合臺已經開始安排他的族民們繼續出城,往拔都領地撤退。
察合臺已經感覺到宋軍要來打謙州了,為防守不住謙州,只能繼續往草原上撤。
察合臺動不動就撤,先從自己領地撤到拖雷這邊,接著又要往拔都那邊撤,這在闊端看來,二叔察合臺已經老了,以前的勇士已經磨盡了。
也就在這時,葉密立方向也傳來了消息,駐守葉密立的宋軍出來了兩三萬,也往謙州來了。
這時兩叔侄確定,宋軍要來打謙州。
既然要來打,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全軍繼續往拔都領地撤,放棄謙州,要么死守,和宋軍一決死戰。
原本察合臺還是想撤的,但十一月二十日,有蒙軍哨騎橫跨萬里,已經來到謙州,通知他們,東歸的大軍將在阿拉斯河和綽兒馬罕匯合,然后一起過來。
當然,哨騎從阿拉斯河過來的時,還不知道拔都和速不臺分兵的事,速不臺也沒到阿拉斯河,但西征蒙軍的消息是傳來了。
察合臺一聽信心大增,哨騎過來時還是十月底,現在快一個月過去了,蒙軍可能已經接近謙州。
而實際上,速不臺的蒙軍這會剛剛到吉爾吉事坦附近,距離這里還有四五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