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窩闊臺的決擇
藁城投降對蒙軍意義也非同一般。
藁城是河北西南蒙軍駐軍最多,經營最好的縣城。
不但是其位置比較特殊,而且因為在滹沱河邊,擁有寬廣的護城河,原本是易守難攻的重鎮,蒙軍在這邊也準備大量消耗宋軍的。
但董俊陣亡,其子投降,使河北這座蒙軍經營多年的重鎮落入到宋軍手上。
藁城一降后,河北以南的各縣州無不望風而降,很多州城比藁城大也沒有用,因為沒有護城河,肯定守不住。
你像順德府原本比藁城大很多,但其沒有護城河,城中蒙軍連三天都沒守住就被攻破了。
藁城還是往西通往山西的重鎮,宋軍破藁城后,往西就能直入山西,往西南就是真定。
而且此時宋軍從陜西和河的兵馬,在王堅、劉整等人的帶領下正大舉進攻山西,目前也快打到太原。
只要太原一下,河北宋軍往西再打幾天,很快山西和河北的宋軍就能連成一線。
藁城降了幾天后,山西的宋軍三路并發,左、中、右三路大軍在太原南匯合。
太原城在軍民糧絕之下,堅持了兩百五十多天,最后才被攻破。
其中金軍攻城時,每次驅北宋百姓在前面,使宋軍守軍束手束腳,守城的用的梢炮也不敢用,也嚴重影響宋軍守城。
鵲臺高二丈,寬約五尺左右。
這三地要是一失,整個山西就余下大同附近了。
宋軍前后支援太原的兵馬接近二十萬,俱被金兵圍點打援,一次次大敗而回,精銳西軍也幾乎全軍覆沒。
太原城是東西窄,南北長的長方形,分內外兩城,外城長十一里左右,子城長五里多。
宋軍從降軍中挑選一批,每個城留一千五百宋軍,一千五百降軍。
蒙軍這些年也加鞏了不少城防設施,修繕了一些老化的地方。
這可謂是山西一帶最有代表性的城府,像宋軍在河北好不容易招降的藁城都沒有吊橋,是實體橋,因為沒有甕城,所以宋軍也無法在城下甕城采用堆放炸藥來炸城門的辦法。
另外北宋時,宋廷又在外城距離六尺處,建造了女墻,女墻高五尺,形狀像“山”字,每兩個女墻中間留垛口。
中路軍為王堅,主要是約八萬,右路軍主將為汪世顯約六萬。
現在一百多年過去了,太原城被金國占據,又落入蒙軍手中。
太原城防原本就是大宋各城中少有的配置,現在變的更加堅固。
這次宋軍也是用打一個占一個的地方方式,逐步蠶食,每占一處,必留三千守軍。
宋軍此次攻進山西的兵馬比較多,分左中右三路大軍。
可以說當時的太原城防御工事在北宋是首屈一指,時金軍大舉入侵,攻打太原的大將粘罕自跟隨完顏阿骨打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卻在太原城下吃了好多苦頭。
左路軍為劉整,由陜西帶兵過潼關而入,左路軍合計六萬。
太原城南二十多里的清源縣外,宋軍大營遮天敝日,近二十萬大軍屯駐在此,正在商討攻打太原之事。
“咱們現在有兩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