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外城每六十步設有一馬面,馬面即馬面墻,墻體凸出城墻約兩丈,從墻體兩側可以看到城墻下面,即可以攻擊到城墻最近底處的敵軍,這已經有后世棱堡的思路。
宋軍可以躲在里面避箭,同時在墻上,留方孔眼一個,可以利用方孔眼射往城下。
王堅看到大伙到了現場,便指著地上的太原城沙盤地圖道“太原城不好打,當年金國打了兩百五十多天,城中彈盡糧絕之后才被打破的。”
好在宋軍先打下了清源縣,以清源縣為大本營,切斷了太原和壽陽的水上交通。
打山西必取太原,此時宋軍各將云集,正在商討攻打太原之事。
但山西這邊歸蒙古比較晚,所以投降的很多,宋軍一路也收到不少降軍。
比如張俊,賀順守,劉全、王旻、王鑒、扈世達,胡顯,李庭玉李忽蘭吉等。
現場也是諸將云集,很多都是在歷史留名的良將。
窩闊臺也知道太原的重要性,先派心腹斡陳那顏駐守。
這樣宋軍最后來到清源縣城附近匯合時,加上降軍,總數還有近二十萬。
宋軍來自四面八方,有陜西,四川,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各地駐軍,主要是河南和荊湖一帶的宋軍為主。
蒙軍在太原有四萬人馬,忻州二萬,壽陽二萬,三地呈三角形勢,相為倚援。
宋軍只要打破這三地,就能和河北宋軍連成一線,進一步壓縮蒙軍的生存空間,逼他們退回草原。
戰場上目前負責的最高主將是王堅,副手是劉整和汪世顯。
外城城墻高約三丈,這在蒙古人眼里是絕對高大的城墻,和歐洲的一兩丈的城墻高度明顯高出一大截,在整個山西河北地區,太原城也算比較高的。
蒙軍在太原人馬不多,也就四五萬,但太原城出名的易守難攻,還有各種馬面墻,女墻,子城,月城,鵲臺,設施非常完善,這在南宋京城臨安都是沒有的。
為防城頭宋軍被敵軍弓箭射擊,宋廷又在城墻上修了“鵲臺”。
這天宋軍各部齊齊來到中軍大帳議事。
但這三地也是山西最難攻打的幾個地方之一,三地都有護城河。
太原自古就是堅城,北宋初年,朝廷知道太原是西北邊防重地,大將潘美擴展唐明鎮到太原城,開壕引水,最先在城東建了護城河,之后宋廷略次加鞏,把護城河沿著太原城繞了一圈,沒有設橋,并采用了吊橋設計,并以吊橋前方為中心又設計了月城。
太原城就不說了,忻州建在滹沱河的分支上面,壽陽在黑水河邊。
三座縣州都有護城河為天然屏障,壽陽的船還能直接開到太原邊上。
王堅也是兩套戰術,一是強攻,但必然死傷會比較重,二是和河北的余玠學習,先掃蕩所有能打的,全部占下,然后圍而不攻,耗蒙軍的糧。
有將領最近有點飄了,因為宋軍有汽油彈,所向披靡,蒙軍也到處望風而降,忍不住道“有啥難攻的,打個小小太原,死不了多少人吧”意思就是強攻。
汪世顯立刻道“太原不一樣,城防相當多,咱們的汽油彈也不好使。”
太原城有專門防箭的“鵲臺”,同樣可以防火燒。
關鍵前面護城河挺寬的,要是填河,得需要大量民夫和勞力,前期就是個浩大的工程。
金國當年可以驅北宋百姓干這事,宋軍現在強攻的話,可能也得驅使當地百姓,這事不得人心,能不干,王堅當然不想干比較好。
“城中守將是誰,能招降嗎”汪世顯想問問是不是漢人。
“斡陳那顏,是鐵木真小舅子,窩闊臺的心腹。”王堅道“當年好像就是他毒死的拖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