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宋軍不去攻城,他們也只能出來找宋軍決戰。
蒙軍以前以野戰出名,但現在被宋軍打的只能龜縮城中,不敢野戰。
主要的原因有幾條。
一是山西和河北兩地,蒙軍以漢軍為主,蒙古本族兵馬太少,大部分跟著拔都西征,還有部份現在躲在阿爾泰山附近。
二是窩闊臺現在集中不了太多的兵力。
蒙古立國初期,打那都是舉國之兵,現在地盤越來越大,防守的地方越來越多,兵力分布各處。
窩闊臺想在山西或河北集中十萬人以上的大規模軍隊也集中不了。
就算集中起來,也沒這么多糧能長期供應。
軍隊在草原上和中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就在宋軍圍著太原,不急不徐的攻打其他地方時,距離這里不遠處的大同,窩闊臺已經和貴族們商量著,要不要退回官山,還是集合余下的兵馬,支援太原和宋軍決戰。
可宋軍在河北也有主力,河北的塔思也頂不住了,宋軍已經下了藁城,兵鋒到了真定。
眼看著山西河北兩地都被宋軍摧枯拉朽式的破攻,窩闊臺手中有限的兵力,也不知道該找山西宋軍決戰,還是與河北宋軍決戰。
而蒙古的貴族們,都建議先打掉山西的王堅等部。
因為河北被蒙古占據更早,山西北部比較早,而宋軍現在占據的山西南部是滅金前后才被蒙古占據,那邊的百姓投來投去,不能被宋軍長期占據。
河北蒙軍較多,根基也深,還能再堅持下。
元貞八年六月。
宋軍兵圍太原等地時,遠在大同的窩闊臺正準備退回官山之事。
官山即后世內蒙卓資。
距離大同也就兩百多里,不算遠,但那邊算是草原,蒙古人騎兵適合的地方,宋軍在各地節節取勝,窩闊臺對中原大地已經有點不感興趣,這種作戰方式,不是他熟悉和有信心的,只有回到草原,他才有信心和宋軍一決勝負。
可耶律楚材等大臣強烈反對,他們認為,一旦蒙軍退回草原,以后可能再也打不回來了。
但不管蒙軍退不退,窩闊臺自己得先回官山。
宋軍兵鋒到了朔州,距離大同可不遠了。
在連續聽到一些不好的消息后,昨天終于來了好消息。
蒙古東北諸王為的援軍終于于昨天在按赤臺的帶領來,來到大同,為窩闊臺又憑添了一股新的力量。
宋軍在遼東,河北到處開戰,蒙古東北諸王都是鐵木真的哥哥弟弟們,也擋不住宋軍人馬眾多,加上窩闊臺征招他們,便集合了諸部兵馬,共約三萬,來到大同。
這三萬蒙軍大部份都是蒙古本族,是東北諸王的族民,也是整個蒙古在山西,河北,遼東,東北一帶最后的精銳。
窩闊臺此時在大同還擁有的蒙軍為十萬,也是他手中最后的機動兵力。
是戰是退,所有人等著他的決定。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