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窩闊臺死忠,肯定不會降的。”
守將是蒙古人,且是宗王,基本不可能降的。
接著眾人七嘴八舌,都在議論如何攻打太原城,各種獻計。
見眾人在議論,王堅和劉整卻沒有說話。
王堅注視著沙盤,腦子里在想著皇帝帶來的話。
趙與芮讓他們耐心的打仗,不要急著立功,也盡量不要犯錯,徐徐圖之。
就算吃了敗仗也不要急,整個大宋在后面支持他們。
打山西和打河北,趙與芮就一個字“穩。”
首先不要犯太錯,不要吃巨大的大敗戰,損失折將,其實打下一處要占一處。
可以慢慢拖。
窩闊臺現在全部指望拔都能回來,但孟珙和呂文德兩軍合計三四十萬大軍在謙州附近等著拔都,所以拔都及時回來的可能性很小。
現在都是元貞八年了,拔都一點回軍的消息都沒傳到這里。
王堅思來想去,決定能穩為主。
“陛下體恤兄弟們,希望能盡量減少傷亡。”王堅最后道“咱們不如按原計劃,先攻下四周好打的,讓太原成為孤城。”
劉整立刻贊成“可以圍城打援,學金國當年,如果有蒙軍來救,先打其他蒙軍,咱們這么多兵馬,野戰也不怕蒙軍。”
只要拔都不回來,劉整和王堅就沒什么好擔心的。
趙與芮都讓他們不急,慢慢打,整個大宋朝會在后勤補給上面,給他們源源不斷的支持,既然朝廷有錢有糧,王堅和諸將商議后,決定以圍為主,逐個攻破的戰略,最后再打太原城。
趙與芮與蒙古議和數年,屯積大糧的錢糧,就為了這次的推平戰役。
強攻堅城,趙與芮向來是反對的,能減少傷亡,就得減少傷亡,當兵的也是人,都是大宋子民,都是他趙與芮的百姓。
議定之后,宋軍以汾陽為山西大本營,源源不斷的物資從宋境內運到這里,近二十萬大軍分出十五萬包圍太原城,然后五萬大軍逐個攻破其他縣府。
不到半月,山西大同以南,朔州以下除忻州、壽陽,皆被宋軍攻占。
中間按赤臺從忻州帶兵出來奔襲宋軍五萬,想在野戰中打敗宋軍。
結果被宋軍的燧發槍好好教訓了一通,慘敗而回,這次敗后,蒙軍縮回忻州再也不敢出來。
此時山西朔州以下皆被宋軍所占,宋軍也不打忻州和壽陽,把三地附近的各縣全占完了,就在耗這三地的軍糧。
蒙軍為了守這三個地方,都駐守了大量的軍隊。
宋蒙開戰前,這三地加起來都沒有五萬軍隊。
宋蒙開戰之后,窩闊臺陸續調集兵馬。
現在太原四萬,忻州兩萬,壽陽兩萬。
這八萬人馬每天吃喝都是天文數字。
宋軍把四周能打的全打下來,每天有五千騎出去尋找蒙軍糧道和援軍,切斷他們的運輸線,這下八萬人馬擠在三個城里,用不了多久,蒙軍就得缺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