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政務開支,朝廷都是固定設置的。
軍費開支,包括士兵的餉銀,已經突破六千萬貫,也是目前大宋最重要的開支。
大宋現在有一千多個縣,每個縣按人口數核定他們縣的自主開支。
就是這八千多萬貫,維持著趙與芮的統治,讓他牢牢掌控著這個億兆子民,幅員遼闊的大宋天下。
但現在札甲不用每年打造,戰馬現在南宋能自產,相當便宜,這兩項重要的開支在前幾年是費比較大,后面就慢慢降低下來。
而且秦卓也說了,比以前費的可沒高多少。至少在人力成本上,減少了很多。
即便到目前為止,大宋一百多萬軍隊,也沒有人人都有燧發槍。
官員這個數據變化不大,比幾年前統計時,漲了兩千多人。
這塊開支約一千多萬貫,平均到人頭,每個吏員每年約三十多貫,同樣是朝廷沉重的負擔之一。
比如趙與芮登基前,南宋一具札甲費錢三十多貫,一匹戰馬則更貴。
這三塊重頭開支,目前超過八千萬貫,其中軍費開支最大,超過六千萬貫。
秦卓解釋道“當年很多致仕官員還領薪水,朝廷又攻取了很多新地盤,在安置官吏時,都是全家移民過去,有安家費,路線等各種費用。”
和趙與芮登基前比,高級文官待遇縮水了,中低級的增加了。
有人能計算的可以默默算了下,平均每個官員每年支出五百貫左右,也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這次奪回河北和山西,又要增加好多吏員。
眾人恍然大悟。
最大的縣,一年也就一萬貫開支。
有人注意到這個細節,魏了翁奇怪的問“我記得寶慶年末和元貞年初,官員和吏役數,比現在還少,開支卻還多”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這筆開支肯定能降下去。
這就比后世省錢多了。
目前最重頭的還是官吏薪水錢,地方衙門的開支,像基建,治理河道什么,都由朝廷來出,地方衙門用錢的地方不多,開支自然也少。
元貞七年全國了一億一千萬貫,對比趙與芮登基之前也沒漲多少。
主要是趙與芮對錢查的極嚴,錢都用在刀口上,省了不少。
另一個時空的史彌遠若還活在現在,他又要發行大量的會子了,南宋每年開支也是破億,但收入卻不夠,只能大量發行會子。
說完支出后,所有人都吐了口氣。
當年最巔峰,趙與芮的朝廷一年支出一億四千萬,如今地盤大了,人口多了,支出反而少了。
這是朝廷越來越穩定的表現。
而且隨著朝廷陸續完成各地的基建,河道治理等事,將來這塊錢也會越來越少。
說完支出當然要說收入。
元貞七年,全國稅糧,夏秋糧稅是三千七百多萬石,寶慶七年是三千六百多萬石。
八年過去了,全國稅糧增加不多。
但其實大宋人口和面積增了這么多,糧田面積也大幅增加,特別是黑麥的推廣,保證了在遼東和遠東地區,和北方都能大面積推廣,產量也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