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這邊是哈薩克首都,住著一百多萬人,所以拔都選的位置還是不錯的,適合窩闊臺和察合臺這幾十萬蒙古族人遷移到這里生活。
窩闊臺和察合臺看了看,得知這地方有大片草原,還算比較滿意。
唯一不爽的就是距離宋軍還是挺近,也就一千多里。
等宋軍鞏固住在漠北和謙州等地的統治后,一旦西征,他們還是擋在拔都前面。
但不管怎么樣,他們算是找到一塊容身之處,拔都也表態了,等他們休整之后,會分兵十萬,這樣能讓蒙軍湊齊五十萬大軍。
當天雙方見面還是挺友好的,拔都雖然沒說要親自出征,但同意出兵,畢竟都是蒙古人。
當晚大伙都喝的高興,并準備明天商議攻宋之事。
不料第二天起來時,綽兒馬罕居然中風了,這時代也沒人知道什么叫中風,但綽兒馬罕中風失聲,說不出話,耶律楚材和當地的郎中都沒辦法,窩闊臺悲傷不止,因為又痛失了一員大將。
綽兒馬罕可是窩闊臺的愛將,不然當初也不會派他統領大軍進攻波斯。
綽兒馬罕為窩闊臺征服波斯立下大功,沒想到還沒出征宋朝,就病倒。
傷心歸傷心,攻宋的事還得再議。
此時蒙古幾十萬人馬,一邊往伊希母河遷移,一邊研究攻宋之事。
諸宗王分成三派,一派是拔都提議兵分兩路,主力沿原路返回,先攻謙州,再奪哈剌合林,最好是逼宋軍在野外決戰,打崩宋軍主力。
偏師從察合臺原先的封地進去,往原西夏地方打,威脅宋軍后勤基地。
因為宋軍剛剛占據漠北,短期可以補給,長期還得靠西夏支持,等宋軍占據時間再長點,屯好田,積好糧,那后勤就不好斷了。
拔都的打法還是和西征和蒙古人以前一樣,但得到幾乎所有其他宗王的反對。
窩闊臺認為拔都沒和宋人打過,不知道宋人的打法。
宋人守的城很難攻,偏師從察合臺領地攻西夏難度太大,幾乎不可能。
只有集中全部主力,逼宋軍在野外決戰才是上策。
但拔都說,五十萬大軍同時出去,時間一長,后勤就很難保障。
蒙軍以前規模最大的就是西征了,也只是出了十二萬兵馬。
沿路都是燒殺搶掠,才能保證補給。
現在窩闊臺要集合五十萬大軍,一起和宋軍決戰,這戰馬不得上百萬匹
沒大點的草原,別說人,連馬都吃不飽。
如何補給在哪決戰能打多久這都是蒙軍要考慮的事。
老將速不臺這時又提出自己的想法。
“為何要去和宋軍決戰”速不臺沉聲道“為何不等宋軍西征我們以逸待勞”
速不臺既不贊成拔都分兵進攻之策,也不同意窩闊臺舉兵決戰之計,反而希望以守為攻,等宋軍來攻。
“宋軍有兵甲之利,火器兇猛,長途行軍對宋軍來說是件難事,我軍應該以逸待勞,等宋軍來攻。”速不臺認為,宋軍要是西征,肯定沒法帶大炮和大量投石機的。
他們要跑幾千里去打謙州,不但要攻城,還得被火炮和投石機打,沒理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