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讓他們綁結實點,可別漏了。”鄭有財這時對兒子鄭威道。
鄭威立刻應了聲,帶著兩軍士下了哨樓,直奔港口。
這邊港口完全沒有波斯灣興旺,除了沿岸的炮臺比較顯目,也沒多少商鋪。
這邊南北約有一里是人口比較密集的,而在波斯灣東西長十幾里全是各種商鋪,并且還在陸續擴張。
下面港口內外停了好多船,基本都是宋軍或朝廷官方的船,只有少量是來自大宋或高麗,日本的商船。
這里的各種動物毛皮比較多,而且便宜,是高麗人和日本人喜歡的,而且因為這里物資比較少,全靠宋軍來送,所以高麗人和日本人也會帶著他們的物資過來,賣給當地駐軍和百姓,然后帶著毛皮回去,一來一去,也能小賺一筆。
從高麗到這里的船來回也就一個多月,日本則更近,所以這兩國的商船來的比較多,反而宋人的商船來的少。
今天是運木日,港邊地面上排滿了圓木,岸邊有日本人和高麗商人在看著,暗暗稱奇。
宋軍從港口到附近的森林,用木頭做了像火車鐵軌似的地面軌道,中間嵌一根根細鐵棍,看起來就像把一根極長的樓梯鋪在地面上。
鐵棍能滾動,宋軍把大樹砍出來后,就放到軌道上,鐵棍一邊滾動,那些大樹就從遠處往海邊滾來。
整個過程用不了多少人,只需要邊上有人手工在搖鐵棍。
這種運木的方式還是讓日本人和高麗人非常震驚。
因為這邊的樹實在是又高又粗,如果按高麗人的方式抬一大根不知要用多少人力。
宋人顯然做的很省力,只是前期造這軌道花了不少時間和金錢。
鄭威來到海邊時,正看到有百姓在捆綁大木。
每根大木都二十多米長,細的像人腰,粗的人都抱不過來。
高麗人還沒看到宋軍伐木,大樹砍下時,下面也是有兩架不同的鋼鐵馬車等著。
因為這種大樹落地之后,在這個沒有起重機的時代,靠人工是很難抬起來,通常要十幾二十幾個人才能勉強扛起。
宋軍用全鋼鐵制兩個像車輪似的大架子,大樹落下后,先修好枝葉,再用二十多人抬起放到架子上,這樣幾個人就可以推著大木往前走。
大木跟著軌道先滾到岸邊,在入海前有人往上面釘入釘子,接著推進海,用麻繩把十根一組牢牢捆起來。
最后連一長線到水師或官船后面。
鄭威從岸上直接跳到一排大木上,大木已經被捆的像個木伐,工人們正在上面繼續加固,鄭威到處拉了拉,并叮囑他們捆牢點。
等一波捆好后,有人會向身后的水師船上揮揮手,說幾句話。
水師的船很快往前移動了下。
不一會,撲通,一根大木從岸邊滾入海中。
兩邊建有板臺,有人用裝著釘子的長棍狠狠一敲,釘在大木上,拉到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