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忽必烈長長一聲長嘆,只感覺自己渾身本事,卻無用武之地。
“降吧。”在忽必烈的長嘆聲中,這股蒙軍終于決定投降。
蒙軍將堡命名為拉曼城,城中有船廠,有工匠,也有蒙軍。
后世的土庫曼一共才七百多萬人,每年開采有限,也足夠他們使用,富的流油。
當天李亮帶著人從伊希母河東繞到南,再到西,跑了一圈之后,進入土庫曼地境,陸續查看。
雙方這時已經開始有了磨擦,塔思看過里海邊上的城堡后,決定在這里重點經營,做為將來打擊宋軍的前頭堡。
這里將來會是大宋石油和天然氣的產出中心之一。
這里是伊希母河有名的銅礦帶,當初李宗旺和人過來查看時,還死個宋軍。
現在按孟珙和貴由的約定,里海以東全歸宋軍,伊希母河也算宋軍的地盤了。
大慶城的設計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由趙與芮和工匠們想好。
元貞十三年八月,宋軍和塔思部先聯合攻下拉伊城,忽必烈敗退里海未里,轉身投降宋軍。
原本城堡里的蒙軍不降,塔思的人馬打上十天半月也不一定打下來,這也忽必烈為什么愿意爬山的原因。
塔思終于見識到宋軍的不講武德。
他當然不明白,伊希母河在哈薩克和土庫曼兩坦中間,后世這兩個國家,特別是伊希母河南面的土庫曼,盛產石油和天燃氣,富的流油。
這座城要能容納上百萬人,和兩萬駐軍,主要人口由駐軍和各族人組成,漢人移民占十分之一。
大慶城預計要十年完成,移民也要十年以上的時間陸續完成。
李亮他們這次跟著孟珙出來三萬多人,以后就常年駐守這邊,這邊算是和蒙古的邊境,駐防的同時,在當地幫忙建城和屯牧。
當然,在貴由和拔都決出勝負時,宋軍隨時會西征打擊余下的蒙古人。
進入元貞十三年九月,宋軍劉整和蒙軍合并打掉了拉伊城,但孟珙部在里海東岸頓足不前,開始屯田筑城。
與此同時,遠在臨安的趙與芮也宣布成立中亞省,省府就設大慶城,設制置使司,都指揮使司。
孟珙暫時先兼著,朝廷后面陸續會往中亞省移民調動人馬資源。
這個中亞省面積也相當大,包括了后世土庫曼,哈薩克,烏滋別克,阿富漢,和部分巴基地區。
這些地區以前全是蒙古人所占據,現在蒙軍退出,全部歸屬宋軍。
其中人口比較多的區域還是烏滋另克和巴基地區,巴基地區有一部份這會屬于德里蘇丹國,大概一小半屬于宋朝。
歸屬宋朝的這些地區各族人口加起來,宋軍經過長達兩年的統計,約接近八百萬人,其中大部份都在巴基地區,畢竟后世這里有兩億多人。
中亞省在大宋也是極為特殊的省,他人口密集的地方太密集,如烏滋和巴基地區,人口稀少的又太稀少,像現在的土庫曼和哈薩克,經歷過蒙古人的征服和遷徒后,都沒留下多少人口。
宋軍要建中亞省省府,就得移民,把各地各族的百姓往大慶城移,往大慶城附近移,增加省府人口力量。
此時大宋中亞省西面與里海的貴由相鄰,南面是德里蘇丹國,北部是羅斯公國現在算拔都控制。
趙與芮打算先消化,鞏固中亞省的統治,然后三面圍攻德里蘇丹國。
等拔都和貴由分出勝負時,趙與芮可以打通后世的印渡、孟加拉、安南,泰等地,把整個南亞,中亞,連成一氣。
到時從云南到波斯,全是大宋的地盤。
可以動用的人力資源就是數千萬,大宋本土都不會受到影響。
元貞十三年九月,臨安。
趙與芮召集內閣部分成員,眾人來到垂拱殿,看著皇帝陛下在看墻上的地圖,就知道皇帝陛下怕不是又要打仗了。
趙與芮指著地圖“這邊貴由和蒙哥正在爭汗位,雙方在里海以西和伏而加河正在打仗,依朕來看。”
“蒙哥和拔都雖然手握西征時的蒙古精銳,但貴由的人馬和咱們打的多,他們經驗和戰術已經領先了拔都和蒙哥。”
“拔都和蒙哥老一套的蒙軍戰術,恐怕不是他們對手。”
“但他們擁有薩萊城和大馬士革等重鎮,還有兇牙利和波藍做為戰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