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戶以下,只有主簿和縣尉,一千戶以下的小縣,知縣會兼任主簿甚至縣尉。
南宋時縣丞取消了,但到了大元后又復設。
且只在富縣和人口大縣設。
鄞縣知縣是周大同,年紀五十三歲,按大元的規定,最多干到五十五歲,就得退二線。
嚴閣老也是為趙與芮選來選去,既要發達,又要知縣年紀大,最后選了個鄞縣。
周大同五十三周歲過了一大半,即還有一年半不到就要退二線。
所以趙與芮就算先干縣丞,也最多只要干一年半左右。
縣丞的職責范圍廣泛,包括但不限于文書處理、稅收管理、戶籍登記、治安維護等,權力也不小,所以很適合趙與芮。
當然,世事變化如棋,誰也不能保證一年半后會怎么樣,嚴閣老也說過,盡量早點把趙與芮扶正。
三月二十六日,嚴閣老親自送趙與芮到鄞縣任職。
慶元府知府胡雍,同知、通判等當地一眾大員親自迎接嚴閣老。
趙與芮任職的排面相當大,嚴閣老也給足了他面子,幫他撐足了腰。
但同時趙與芮也被打上了嚴系的標簽。
朝廷最高層現在也是分很多派系,嚴系就是其中之一。
嚴閣老致仕后,嚴系的實力現在已經大不如前。
但沒關系,至少在地方上,目前還挺管用的。
二十七日,嚴閣老離開慶元府回京,趙與芮也立刻著手安排起來。
他當然也是挺怕死的。
尤其最近在慶元府還殺了不周雄父子。
定海那邊留了一部份人后,大部份兄弟都跟了過來。
老朱,老張,趙雨聲等心腹都跟著到了慶元府。
他剛過來也沒有住所,朝廷給他安排的是住鄞縣縣衙里。
趙與芮又在縣衙附近租了十幾間屋,所有兄弟先安排住下。
接著安排老朱,老張,常遇春,張右丞、王保保等人為衙門衙役。
衙役在大元是沒有正式編制的,這也是當初趙與芮為拉攏人心而定,當年宋軍退役后,優先為衙役,宋軍的家屬優先為衙役,這為他攏住軍心打下基礎。
而一般知縣和縣丞這樣的地方官員上任,可以帶一到兩個人安排進縣衙。
但趙與芮一口氣安排了六個人,這讓知縣周大同也大為不滿。
鄞縣雖然是慶元府府治所在,也比較有錢,但你趙與芮也太過份了,一口氣安排六個?
那以后大家都學你,主簿也安排六個?縣尉也安排六個?
我知縣安排六個?
那縣衙要多少開支才夠?
如今各級衙門都想省錢,周大同顯然很不滿意趙與芮的做法。
果然,趙與芮上任第二天,周大同組織全縣衙中層以上開了個會,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當天開會的有知縣周大同,縣丞趙與芮,主簿李田,縣尉牛峰,然后是各房負責人,兵,戶,吏,商稅等九部門典吏也都到了現場,加上總捕頭,兩位捕頭,一共十五人。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