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靜是不能隨便殺的,他都煽動那么多的人反朝廷,要是將他給殺了,豈不是帶來更嚴重的影響
若是那些被煽動的人見他死了以后認為朝廷更加的惡劣,加大起義造反的力度,可就麻煩了。
要知道在清廷入關后,反抗的活動時不時的發生。殺人砍頭并不能解決問題,反倒會讓問題矛盾加大化。
那么,想要解決朝廷和百姓之間的問題,必須在思想上獲取百姓的認可。
當然,更重要的是,雍正認為比起曾靜,還是呂留良的問題更大,屬于大患。曾靜,則是不足為大患。
于是,雍正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將所有的罪名都推在呂留良的身上,將曾靜的問題全部給洗白了。
認為曾靜會做出煽動百姓的行為完全是受到了呂留良思想的蠱惑,若不是呂留良,曾靜又如何會犯下大錯
隨后,雍正直接下令讓底下的官員將呂留良的書籍都給銷毀。
并且,還將他家里十六歲以上的男丁全部斬首。至于死去的呂留良還有他兒子,也不用怕沒有辦法,開棺戮尸。
一時之間,在水幕前的眾人不知道該說「雍正」離譜,還是該說他心狠。
開棺戮尸的事情前人也不是沒有做過,但明顯的畫面還是讓人忍不住心生咯噔。
想要說做得太過了,可是造反這種事歷朝皇帝對待罪魁禍首也會毫不猶豫下手。
而且,未來的四貝勒也不是沒有放過別的人。卻也正是如此,讓他們實在理解不能。
哪怕他的想法他們通過水幕知道了,但不代表真的適用。
如果所有的事都能夠如此輕松解決,自古以來也不會有那么多起義和造反了。
他們心里不由得深呼吸了口氣,意圖平復心情。
胤礽、胤禔、胤禟卻是平復不了。
5想看夜瑜希的開局直播雍正登基游戲體嗎請記住的域名
其中,胤禔、胤禟下意識的吞了口唾沫,這真的不覺得離譜嗎
分明就是對方制造成的問題,結果卻脫離他的罪名。
這種情況下,難道不應該給予嚴重的懲罰嗎
尤其煽動百姓造反起義的事情上,不是越有影響力越要罰的嚴重嗎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
可他那四弟四哥,到底是怎么想的
胤禛沒有去管他們的想法,他注視著水幕里的畫面,也有點理解不了,但確實是覺得有些道理。
有的事是需要強制執行,有的事強硬的手段只會造成逆反的效果。
要如何實施還是需要看事情的誘因,若是可以解決的問題,使用合理的方式即可。至于什么方式合理,依然要看事情的源頭和可能會造成的影響。
他緊抿著唇,目光繼續注視著水幕里的畫面。
曾靜見到雍正如此殘酷的行為,心里擔心若是他再反抗下去,豈不是會跟呂留良以及他后代那樣的結果嗎
頓時,他開始用實際的行動告訴雍正其實他真的像是自己所說的那樣被呂留良寫的書給蠱惑了,對著呂留良進行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