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對方死后,的確是恢復了待遇,但沒死前,被取消這待遇。不管如何,都沒有辦法心甘情愿的咽氣。
夜瑜希提醒您開局直播雍正登基游戲體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便是換成他們,也在臨死前遇到這樣的事情,死也不會瞑目的。畢竟,一生所求便是此事,可到頭來變成一場空。
想到這里,諸多朝臣就想要捂住心口,實在是太難受了
也有的朝臣在開始時還想過張廷玉跟「乾隆」要保證書是不是自污,實在是太容易讓人感到擔憂了。
誰知道會不會被反悔,很有可能。尤其加上外面的人也那么說,哪怕不想多想,也是忍不住。
可是當他們看到這里,發現事情或許是他們想錯了。若是自污,其實不必如此。皇帝本人的確是有可能取消這待遇的。
就像是眼前,還特地在對方離開前告訴他,簡直是讓對方沒有辦法安心咽下口氣。
殺人誅心不外如是,說不得臨死咽氣的時候還在后悔。
但有沒有后悔,也只是他們的猜測。張廷玉本人不知道,不過想到他的父親,一些人頓時將眼神瞥向張英。
感受到視線的張英沒有說什么,他能夠說什么呢自豪兒子未來配享太廟了還是說兒子仕途順利亦或者說他老年的行為不妥當
無論是哪種,也改變不了現在的張廷玉還沒有到達未來的那種地步。若是因此就自傲,沒有任何的意義。難道還能夠將水幕中的表現直接轉嫁在兒子的身上
儼然是不可能的,未來的事情是未來做的,不能夠因為有未來的待遇支撐,現在就不做了。這只會變得比未來還不如,而且現在既然知道未來會出現什么錯誤,難道不該利用這錯誤使得未來更好嗎
不知他想法,但在他身邊的朝臣看著他平靜的面孔,心中若有所思。
張英自然是能察覺到這些情緒,他沒有說什么。在他看來,還是好好的觀看水幕。
乾隆五十年,在乾隆翻閱某次檔案的時候,突然看到一篇在他繼位沒多久張廷玉寫的文章。文章不僅闡述了臣子要如何堅守本分,還講述了君主要如何保持威儀。
這樣的內容讓乾隆感慨不已,不懂張廷玉當時為什么就不相信他會遵守皇考的遺旨,讓他配享太廟呢
為此,他不禁感嘆:“這難道就是所謂的老衰而戒之在得乎”絕對要以張廷玉之戒為戒,且為廷玉惜之。
同樣看到張廷玉書寫的三老五更議的康熙、皇子、朝臣,不得不承認張廷玉寫的確實不錯。
只是如果這些也不足以讓他們對張廷玉能夠配享太廟信服。雖然,他們清楚,這事情其實不需要他們信服,但還是忍不住點評許多。
特別是某些朝臣們,眼睛都要變紅了。
配享太廟,這是想多少都沒有辦法實現的事。
他們深呼吸了口氣,
平復著心情,腦海里思考著水幕里的張廷玉能夠配享太廟,那么現在的他們趁著張廷玉沒有出現前,按照他做的是否能夠配享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