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周琦看向蓋勛,道“此次叛軍圍困護羌校尉夏育,明顯就是一個圈套,想必先生也能看出來吧。”
“明知是圈套,刺史還讓我們前去救援,豈不糊涂”
蓋勛聞言,先是沉默半晌,繼而嘆道“此間或另有隱情。”
周琦神情微動,問道“還請先生細說。”
蓋勛見牢房內收拾的非常干凈,索性引著周琦兩人一起坐在床上,開始娓娓道來。
“子異可知,新任護羌校尉夏育何許人也”
周琦說道“此人乃段太尉昔日麾下驍將,隨段太尉南征北戰,斬敵無數,可謂是戰功赫赫。”
蓋勛再問“段太尉又是怎么死的”
周琦聞言,當即沉默不語。
段颎之案,可是周琦一手經辦,還被段颎贈送了平羌之策,眼睜睜的看著段颎死于獄中。
戰功赫赫的段颎落得如此下場,不外乎黨爭罷了。
蓋勛見周琦不語,當即自顧自說道“段太尉雖然戰功赫赫,卻為了升遷投靠宦官,夏育作為段太尉昔日麾下驍將,自然也是宦官爪牙。”
“昔年因黨爭之故,宦官暗中鼓動陛下發兵攻打鮮卑,令夏育、田晏、臧旻三人,領兵數萬,分三路進兵,遠赴塞外兩千余里剿滅鮮卑。”
“最終三將落入重圍,數萬精騎全軍覆沒,三人各率數騎逃回,皆被貶為庶人。”
說到這里,蓋勛口中滿是唏噓。
這場戰事,發生在熹平六年,周琦穿越過來還沒多久。
這也是漢朝在對外的戰爭中,極其罕有的大敗,朝廷為了臉面,并未大肆宣揚此事,就連史書記載都不多。
所以對于此戰,周琦了解也并不多,只知道確有其事。
蓋勛接下來的話,卻是讓周琦對漢軍的那場慘敗,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
說起這場戰爭,其實也與段颎有關。
段颎此前因病被罷官,夏育、田晏作為段颎舊部,雖然因為依附宦官的緣故,才開始混的風生水起。
可沒有戰事以后,再加上靠山被罷官,兩人在朝中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
田晏犯事被治罪以后,也想要打一場仗建功立業。
剛好當時鮮卑在北方做大,并且連年南下寇邊,所以兩人就買通了大宦官王甫,請求出塞征討鮮卑。
這下可好。
王甫聽到二人的建議,覺得這是壯大自身黨羽的時機,如果真能出塞剿滅鮮卑,也足以留名青史,對于宦官的名聲也是有好處滴。
天子劉宏,當時又恰巧弄死了渤海王,還滅了宋皇后全族,惹得士大夫以及宗親憤怒不已,全都上疏彈劾宦官,而且指責天子。
這個時候,北擊鮮卑既能轉移內部矛盾,也能開疆拓土名垂青史。
于是乎,天子當即不顧眾人反對,執意發起了這場對鮮卑的戰爭
士大夫集團雖然覺得,夏育、田晏二人不太可能建功,卻也擔心他們果真能夠擊破鮮卑,讓宦官聲勢大振。
思來想去,他們最終也推出了自己的代言人臧旻,令其跟隨夏育田晏一同領兵出塞。
估計是夏育、田晏擔心臧旻過來蹭自己功勞,索性建議兵分三路,各自領兵出塞攻打鮮卑的大部落。
然后呢,全軍覆沒了。
周琦聽到這里,不由暗自咂舌。
好家伙。
朝廷兵馬本就不多,再兵分三路出塞兩千余里擊賊,那不是妥妥的給鮮卑人送菜嗎
數萬精銳折戟北方,并不能說這些人戰斗力不行。
只能說,他們死的冤,死于朝廷黨爭,死于宦官與當朝天子的好大喜功。
或許正是因為那場慘敗,才讓王甫在天子那里徹底失寵,才有了陽球緝拿王甫,滅其全族之事。
漢末發生的許多事情,其實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謂是一環扣一環。
按理來講,夏育經此慘敗以后,或許政治生涯就已經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