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蓋勛離開牢獄,典韋看向周琦,有些遲疑的說道“先生此行危險重重,要不我跟隨前往,或能護得先生周全。”
周琦聞言,先是搖了搖頭,繼而深深嘆了口氣。
他知道,蓋勛此行,必敗無疑,而且要全軍覆沒。
蓋勛自帶光環,叛軍以及羌人都不敢殺他,典韋、許褚可就不同了。
他們雖然勇猛,可是在草原與十幾萬叛軍廝殺,個人勇武又算得了什么
叛軍不會殺蓋勛,卻不會在乎典韋、許褚的生死。
他們殺得叛軍越多,拉的仇恨也越多,幸存的可能就越小。
周琦自不愿兩人前去送死。
卻說涼州刺史楊雍征調州郡兵馬兩萬人,令蓋勛統領前去營救護羌校尉夏育。
哪怕蓋勛提前有所防備,仍舊在抵達狐盤之時遭遇了羌人叛軍。
只得慶幸的是,蓋勛并未陷入叛軍包圍之中。
奈何叛軍兵力眾多,且又多為騎兵,蓋勛很快就被叛軍分割包圍,斷了糧道,燒了輜重。
蓋勛被圍三日,糧盡,只得率兵突圍,結果被叛軍所敗,麾下士卒盡皆戰死。
蓋勛收百余殘部,擺出魚麗之陣,欲死戰殉國。
羌人精騎四面圍攻,蓋勛麾下士卒大多戰死,他本人身被三創,仍舊絲毫不懼,反而指著身邊的一棵樹,說道“今日,我必橫尸于此。”
時有句就種羌滇吾,素為蓋勛所厚,見蓋勛麾下死傷殆盡,仍舊死戰不降,當即揮舞著武器,驅趕那些想要沖上去殺死蓋勛的叛軍,喝道“蓋長史賢人,汝曹殺之則為負天。”
蓋勛麾下盡沒,已存死志,并不領情,反而指著滇吾罵道“死反虜,汝何知速來殺我”
眾叛軍見狀,相視而驚。
滇吾被人指著大罵,卻也不惱,反而下馬想要將自己的良駒贈送給蓋勛,放其離去。
蓋勛看著身邊袍澤的尸體,心中充滿了悲憤,已經存了死志,閉眼立于原地,不肯上馬。
滇吾見狀,擔心自己離去以后,蓋勛就算不被叛軍所殺,也可能會自刎謝罪。
他思來想去,索性令人綁了蓋勛,將其帶回營寨。
羌戎敬重蓋勛之義勇,不敢加害,派遣精騎將其送還漢陽。
卻說蓋勛帶兵救援夏育以后,周琦在牢中每日神情恍惚,心憂無比,擔心因為自己穿越的緣故,改變了原有的歷史軌跡,以致蓋勛被叛軍所殺。
他讓典韋、許褚每日探聽前線戰報。
當他得知,蓋勛在狐盤為羌人所破,麾下士卒全軍覆沒以后,心當即沉入了谷底。
“先生如何”
典韋沉聲道“先生為羌人所擒,生死不知。”
周琦聞言,反倒是長長舒了口氣。
以蓋勛的名望,只要沒死在戰場上,想必羌人也不會加害于他。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蓋勛遭遇埋伏,麾下兩萬州郡兵馬全軍覆沒的消息傳來,涼州刺史楊雍頓時面如土色。
他雖然聽到了周琦的那番話,終究還是低估了叛軍的實力,想著派遣兩萬州郡兵馬前去營救夏育,縱不能功成,或許也能自保。
未曾想,居然會是這種結局。
此番雖是蓋勛領兵,卻為楊雍指使,而且出兵以前郡都尉周琦還極力反對。
如今出了這種大事,楊雍罪責難逃。
他尚未想到應對之策,就得知州郡官吏齊聚刺史府,許多官吏甚至不顧其刺史身份,出言質問。
“兩萬州郡兵馬盡沒,蓋長史忠勇不降,為賊軍所執,皆因刺史不聽周都尉之言也。”
“州郡兵馬死傷大半,叛軍聲勢更大,涼州危在旦夕。”
“刺史既不通兵事,何不釋放周都尉,令其領兵平叛”
“周都尉年少英雄,知兵善戰,還請使君釋放周都尉,率領州郡兵馬主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