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溫赴任之前,就被皇甫嵩暗自叮囑過,說董卓可能有異心,讓張溫小心謹慎。
張溫聽到孫堅的諫言,思來想去,擔心殺了董卓以后,其麾下將領會帶著八千余人從賊。
真要如此。
張溫非但不能建立威信,反而有可能會被朝廷問罪,所以終究還是拒絕了孫堅的建議。
只不過,張溫對于董卓的態度,明顯變化了許多。
董卓返回營中,對著新收的謀士李儒笑著說道“文優所料果然不錯,我故意遲到,還言語頂撞張溫,彼都不敢責罰于我。”
“只要手中有兵馬,果然無所畏懼”
董卓眼中,閃爍著野心的光芒。
李儒諫道“此次涼州叛亂,對于將軍而言乃是天賜良機。皇甫嵩、張溫手握重兵,與賊交戰都屢戰不勝,若將軍能一舉大破賊軍,必然能得陛下看重。”
董卓聞言神情微動,而后對李儒說道“文優替我往韓遂那里走上一遭。”
官兵與叛軍僵持不下。
時有流星劃過天空,光芒照進叛軍軍營中,驢馬都嘶鳴起來,叛軍認為這是不祥的征兆,準備退兵。
董卓向張溫請戰。
張溫暗自想道“董卓請戰,敗了會削弱其實力,勝了也能揚我軍威,且從了他吧。”
董卓得到張溫允許,遂與右扶風鮑鴻一同出擊,大破叛軍,斬首數千級。
張溫瞅準時機,率領大軍前去追擊,奈何賊軍已然撤退,退守榆中。
經由此戰,董卓聲威大震,各路豪杰紛紛來投,董卓也趁機招兵買馬,勢力再度膨脹。
張溫準備乘勝追擊,派出六路兵馬攻打叛軍。
時有周慎率兵三萬人追剿邊章、韓遂。
孫堅向周慎建議說“賊城中無谷,當外轉糧食,堅愿得萬人斷其運道,將軍以大兵繼后,賊必困乏而不敢戰,走入羌中,并力討之,則涼州可定也”
周慎不愿分兵冒險,沒有聽從孫堅建議,而是率軍將榆中城團團圍住。
邊章、韓遂兩人,卻是分兵駐守葵園峽谷,反而將官軍糧道截斷。
周慎惶恐不安,丟棄輜重倉惶撤軍,大敗而走。
其余四路兵馬,要么被斷糧道,要么中了埋伏,皆大敗虧損。
唯有董卓率領三萬兵馬討伐先零羌,在被叛軍斷了糧道之時,讓士兵在渭水中假裝攔水修堤,對外宣稱是捕魚,實際上讓軍隊快速從堤下通過。
等叛軍發現后,已經追之不及。
董卓因此得以安然無恙率兵回返。
只不過,究竟是董卓果有統兵之才,于絕境尋得生機未得絲毫損失安然撤回,還是與叛軍有私下交易,這個只有當事人才知曉。
經由此戰。
董卓聲威大震,麾下兵馬已有三萬余,屯兵于右扶風,就連張溫都要看其臉色行事。
朝廷因功封董卓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
董卓也在短短數月時間,從因為大赦天下而出獄的白身,開始封候拜將,平步青云,成為手握重兵的實權將領。
董卓趁機大肆招募涼州豪杰以及兵馬,聲威日濃,崛起之勢不可擋也。
關于董卓勾結叛軍這件事,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是通過各種蛛絲馬跡來看,應該確有其事。
后面朝廷又讓皇甫嵩領兵平叛,董卓每次向皇甫嵩諫言,皇甫嵩都反其道行之,結果大破叛軍,搞不搞笑。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董卓只要不明著舉旗反叛,朝廷已經拿他沒辦法了。
后面朝廷幾次想要削其兵權,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不得不說,董胖子投機倒把確有一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