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施恩法正,征辟賢才
法家家道中落,前來吊唁法真官職最高者,也不過是郿縣縣令。
郿縣縣令過來吊唁,也只是做做樣子而已,沒有在此地過多停留,就以公務繁忙為由離去了。
故此,當法真之孫得知左將軍周琦前來吊唁以后,哪怕仍舊處于悲傷之中,也不敢有絲毫怠慢,急忙出來相迎。
“法正拜見左將軍”
沒錯,這個年僅十二三歲的少年,正是歷史上劉備麾下赫赫有名的法正法孝直。
當然,此時的法正尚未及冠,因此也沒有表字。
說起法正此人,爭議也比較大,其才能與智謀不必多說,活著的時候深受劉備器重,算得上是謀主之類的存在。
漢中之戰,幾乎是劉備唯一一次在正面戰場擊敗曹操,也法正在背后謀劃。
奈何法正早夭,季漢可謂是痛失大才。
之所以說法正此人頗有爭議,乃是因為其性格的緣故,是那種有恩必報,有仇必報之人。
法正小氣到了何種程度幾乎算得上是睚眥必報。
不過周琦對于季漢的歷史頗有研究,綜合各方面的史料來看,卻隱約覺得事情并非那么簡單。
無論是法正看似睚眥必報的舉動,還是莫名其妙就英年早逝,都存在著諸多疑點。
先說法正睚眥必報這件事情吧,應該與派系之爭有關。
當初以吳懿、法正為首的東州派系,由于迎劉備有功,也或許是劉備故意扶持,所以風頭正盛,甚至一度壓制住了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系。
荊州派系跟隨劉備時間較長,在劉備麾下擔任要職的官員也最多。
可東州派系算得上是半個益州本土勢力,再加上劉備娶了吳懿妹妹,又十分寵幸法正,雙方這才能夠保持平衡。
兩大派系明爭暗斗,從制定蜀科就開始了。
諸葛亮認為益州法紀松弛,德政不舉,威刑不肅日久,應當用重典。
諸葛亮的這種舉措雖然切中時弊,可真要如此施行下去,必然會觸動許多東州派系官員的利益。
為何
蓋因自劉焉進入益州以后,為了對抗益州本土勢力,就大肆啟用東州人氏,并且組建了東州軍。
東州派系作為外來者,想要在益州立足,自然要向益州本土勢力舉起屠刀,因此覆滅了許多益州大族,侵占了數之不盡的益州田地。
所以自劉焉入益州開始,益州就動亂不休,東州人氏也巧取豪奪,多行惡事。
后世東吳名將甘寧,乃益州本土人士,就曾參與過叛亂,最終兵敗投奔劉表。
如果諸葛亮從嚴整頓益州,那么這些東州人氏將首當其沖,利益必將受損。
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才有了法正仗著劉備之寵幸睚眥必報,擅殺毀傷己者數人的事情發生。
益州變法,正欲推行蜀科。
可法正卻知法犯法,故意觸犯蜀科,如果連法正都不能處置,蜀科又怎么可能推行下去
就好比當初商鞅變法,正是先處置了公子虔與太子嬴駟,才能立下律法的威嚴,讓秦國上下莫敢觸犯新法。
諸葛亮自知處置不了法正,制定好的蜀科自然也形同虛設,難以推行。
法正此舉,不僅取得了政治斗爭的暫時勝利,還故意自污名聲,因此深得劉備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