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雄才大略的君主而言。
像法正這樣惡名在外卻有能力的臣子,遠遠要比諸葛亮這種品德無瑕者更受歡迎。
所以說,歷史上真正的法正,未必就是那種睚眥必報之人,也有可能是政治斗爭的需求。
至于法正之死,更是撲朔迷離。
史書上只記載了對方終年四十五歲,究竟是病逝還是如何,沒有任毫史料記載,只是輕飄飄的一句帶過。
但很有意思的是。
法正逝世那年有些蹊蹺,正好是漢中之戰勝利的次年,也是關羽戰死、孟達投魏的同年。
這些事情單獨看不覺得什么。
可聯系在一起,再結合各種蛛絲馬跡進行推敲,就大有問題了。
法正能夠跟隨劉備在漢中與曹操交戰數年,直至戰爭結束,說明身體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關羽戰死與孟達投魏以后,法正就忽然莫名其妙死了,著實蹊蹺。
孟達此人,乃法正同鄉兼至交好友,關系之親密自不用說,也是東洲派系的強有力支持者。
彼時劉備麾下關羽、張飛等握有兵權的將領,幾乎都十分推崇敬重諸葛亮。
反觀東州派系,卻幾乎沒有掌握什么兵權。
漢中之戰獲勝以后。
作為東州派系的孟達卻是得到了領兵之權,或許也是東州派系想要借此插手軍權。
當時漢中郡東部各縣還在曹操手中,劉備命孟達從秭歸北攻房陵、上庸,想要打通益州前往荊州的道路。
后世有很多陰謀論者,說關羽在荊州孤軍奮戰幾年,劉備都沒派兵支援,可能是劉備忌憚關羽,才沒有發兵。
這些純屬扯淡。
關羽在荊州大戰的時候,漢中之戰也打得十分慘烈,且房陵、上庸也被曹操占據、切斷了益州與荊州北部的路線。
漢中之戰剛剛結束,劉備就派孟達領兵攻打房陵、上庸,顯然是準備起大軍支援關羽。
孟達不負所望,很快就攻下了房陵。
不過此時孟達或許是為了派系之爭,已經有些喪心病狂,居然縱兵殺死了當時的房陵太守蒯祺。
蒯祺何許人也
那可是荊州望族蒯氏族人,更是諸葛亮的姐夫。
無論是哪種身份,蒯祺這個人都殺不得,但對方的的確確被孟達所殺。
這么一來,荊州派系與東州派系之間,豈不徹底撕破了臉皮
果不其然。
或許是荊州派系的施壓,本來攻下房陵立下大功的孟達,卻被劉備以難擔大任為由,派遣自己的義子劉封統其麾下兵馬,攻打上庸。
因此這事,孟達估計懷恨在心。
所以故意挑撥關羽與劉封之間的關系,不讓劉封發兵支援關羽。
否則若匯集了上庸兵馬,或許能夠彌補關羽兵力不足的短板,早就攻下了襄陽、樊城,也不會有后來的大敗。
孟達或許只是不想讓關羽立下大功,卻沒想到戰事居然會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