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大喜,遂點兵五千,紹全身披掛。
袁紹入宮追捕蹇碩,蹇碩慌忙逃走,卻為中常侍郭勝所殺。碩所領禁軍,盡皆投順。
袁紹返回大將軍府,勸何進曰“今將軍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領勁兵,部曲將吏皆英俊名士,樂盡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也。”
“將軍宜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雖周之申伯,何足道哉”
何進聽到袁紹之言,當即有些意動,不過還有些猶豫不決。
袁紹見狀,不由在心中嘆息,只得繼續說道“前竇武欲誅內寵而反為所害者,只因其言語漏泄,而五營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不得不防。”
“今先帝遺體就在前殿,將軍受詔統領禁兵,不宜輕出入宮省,免得為宦官所趁。”
何進深以為然,乃稱疾不入陪喪,又不送天子遺體入山陵。
張讓等人知大將軍欲盡誅宦官,后悔沒有聽蹇碩之言,當即慌忙前往何太后之所,泣曰“設謀陷害大將軍者,只蹇碩一人,并不干臣等事。今大將軍聽袁紹之言,欲盡誅臣等,乞太后憐憫。”
“且大將軍擅殺左右親信,恐欲專權以弱皇上。”
“若無我等中常侍忠心護持,陛下必為大將軍架空,還請太后明查。”
何太后聞言臉色微變,想起了歷代外戚干政之事,不由心中凜然。
她雖是何進妹妹,卻也是當朝天子劉辯的母親,自然不希望自己兒子被何進架空。
她當即對著張讓等人說道“汝等勿憂,我當保汝。”
何太后遂傳旨宣何入宮,謂之曰“我與汝出身寒微,非張讓等,焉能享此富貴今蹇碩不仁,既已伏誅,汝何聽信人言,欲盡誅宦官耶”
“且此番若非張讓、郭勝等人通風報信,汝已被蹇碩所殺,焉有今日”
何進道“宦官亂國,士人欲盡誅之,吾若不遂其意,士人豈能歸心”
何皇后聞言大怒,喝道“中官統領禁省,自古及今,漢家故事,不可廢也。先帝新棄天下,兄長就為討好士人,而盡誅先帝近臣耶”
何進難違太后之意,也想起了十常侍往日恩情,再加上這次也的確是郭勝告密,才能保得性命,并且誅殺蹇碩,當即選擇了妥協。
何進遂出謂眾官曰“蹇碩設謀害我,可族滅其家,其余不必妄加殘害。”
袁紹心中一沉,急忙勸道“若不斬草除根,必為喪身之本。”
何進一甩衣袖,喝道“吾意已決,汝勿多言。”
眾官皆退,誅殺宦官之事,就此告一段落,袁紹等人卻心有不甘。
時董太后宣張讓等入宮商議曰“何進之妹,始初我抬舉他。今日她兒登基為帝,內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權太重,我將如何”
經過了袁紹勸說何進盡誅宦官之事,張讓等人也感到了強烈的危機,不想讓性命交托別人之手。
董太后的出現,讓張讓等人看到了契機。
張讓于是說“太后亦可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為王;加國舅董重為驃騎將軍,掌握軍權;重用臣等,則大事可圖矣。”
董太后大喜。
次日設朝,董太后降旨,封皇子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共預朝政。
至此,張讓等人與董重茍合,兩位外戚開始明爭暗斗,以致朝堂局勢不穩。
何太后見董太后專權,于宮中設一宴,請董太后赴席。
酒至半酣,何太后起身捧杯再拜曰“我等皆婦人也,參預朝政,非其所宜。昔呂后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議,此國家之幸也,愿垂聽焉。”
董后大怒,指著何皇后罵道“汝鴆死王美人,任性善妒。今倚汝子為君與汝兄何進之勢,輒敢亂言吾敕驃騎斷汝兄首,如反掌耳”
何后亦怒,曰“吾以好言相勸,何反怒耶”
董后曰“汝家屠沽小輩,有何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