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宮互相爭競,張讓等各勸歸宮。
何皇后余怒未消,連夜召何進入宮,告以前事。
何進聞言亦怒,返回大將軍府以后,召三公共議。
來早設朝,何進與三公及弟何苗等奏“孝仁皇后使故中常侍夏惲、永樂太仆封谞等交通州郡,辜較在所珍寶貨賂,悉入西省。蕃后故事不得留京師,輿服有章,膳羞有品。請永樂后遷宮本國。”
奏畢,何進遂舉兵圍驃騎府,一面遣人起送董后;一面點禁軍圍驃騎將軍董重府宅,追索印綬。
董重知事急,自刎于后堂。家人舉哀,軍士方散。
董太后返回河間國,不久暴斃,眾皆以為其乃大將軍何進所殺。
張讓、段珪見董后一枝已廢,遂皆以金珠玩好結搆何進弟何苗并其母舞陽君,令早晚入何太后處,善言遮蔽,因此十常侍又得近幸。
董太后舉柩回京,葬于文陵,何進托病不出。
司隸校尉袁紹入見何進,奏曰“張讓、段珪等流言于外,言公鴆殺董后,欲謀大事。乘此時不誅閹宦,后必為大禍。昔竇武欲誅內豎,機謀不密,反受其殃。今公兄弟部曲將吏皆英俊之士,若使盡力,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不可失也。”
何進猶豫道“且容商議。”
左右密報張讓,讓等轉告何苗,又多送賄賂。
何苗入奏何后云“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專務殺伐,今無端又欲殺十常侍,此取亂之道也。”
何太后納其言。
少頃,何進入宮面見何太后,告其欲誅中官之事。
何太后曰“中官統領禁省,漢家故事。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
何進本是沒有決斷之人,聽太后之言,只得退下。
袁紹迎問曰“大事若何”
何進曰“太后不允,如之奈何”
袁紹已經徹底看清何進,知其優柔寡斷,難誅宦官,準備以勢壓人,當即獻計道“將軍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有大軍逼迫,不容太后不從。”
何進聞言大喜,道“此計大妙。”
隨后再問“可召何人入京”
袁紹沉吟半晌,道“車騎將軍周琦、前將軍董卓,皆手握重兵,屯于司隸,可召此二人前來。”
袁紹想法甚好。
他原本以為,周琦、董卓都乃袁氏門生,如果召兩人領兵入京,也就可以逼迫何進以及太后,誅盡宦官。
若能勸說二人留在雒陽,以袁氏為尊,那么此后整個大漢,都是袁氏說了算。
至于何進,不過是跳梁小丑罷了。
卻說何進聽從了袁紹建議,召車騎將軍周琦以及前將軍董卓帶兵入京,卻也留了個心眼,又召他自己提拔的丁原等人入京。
主簿陳琳知曉此事,急忙勸道“萬萬不可。”
“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家大事乎”
“今將軍仗皇威,掌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誅宦官,如鼓洪爐燎毛發耳。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
“卻反外檄大臣,臨犯京闕,英雄聚會,各懷一心;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矣。”
何進笑曰“此懦夫之見也。”
旁邊一人鼓掌大笑曰“此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議”
視之,乃曹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