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留王曰“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
董卓大驚,慌忙下馬,拜于道左。陳留王以言撫慰董卓,自初至終,并無失語。
卓暗奇之,已懷廢立之意。是日還宮,見何太后,俱各痛哭。檢點宮中,不見了傳國玉璽。
時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卓出入宮庭,肆無忌憚。
后軍校尉鮑信來見袁紹,曰“卓擁強兵,有異志,今不早圖,將為所制;及其初至疲勞,襲之可擒也。”
袁紹畏懼董卓手握重兵,乃推脫道“朝廷新定,未可輕動。”
鮑信見王允,亦言其事,王允曰“且容商議。”
鮑信知事不可為,自引本部軍兵投泰山去了。
卻說董卓招誘何進兄弟部下之兵,盡歸掌握,乃私謂李儒曰“吾欲廢帝,立陳留王,何如”
想要成為真正的權臣,廢立天子乃是最常見的手段。
此舉不僅可以樹立威信,還能看出哪些人與自己不對付,可以趁機將之鏟除。
李儒沉吟半晌,道“今朝廷無主,當即刻行事,遲則有變矣。來日可于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
董卓聞言大喜,不過還是有些遲疑的說道“余者我皆不懼,然周琦手握重兵,正往雒陽趕來,又當如何應對”
李儒笑道“彼麾下不過兩萬兵馬,錢糧也要朝廷供應,今有牛輔屯兵陜縣,短時間內周琦不足為懼。”
“待將軍行完廢立之事,吞并何進、何苗以及西園八校之兵馬,何懼區區周琦”
“彼識相便罷,如若不然,只需一封詔書,即可削其兵權。彼若不從,則將軍可據大義以討之。”
董卓聞言,大喜過望。
次日,董卓大排筵會,遍請公卿。公卿皆懼董卓,誰敢不到
待百官到了,董卓徐徐到園門下馬,帶劍入席。
酒行數巡,董卓令停酒止樂,厲聲喝道“吾有一言,眾官靜聽。”
眾皆側耳。
董卓說道“天子乃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吾欲廢帝,立陳留王,諸大臣以為何如”
諸官聽罷,不敢出聲。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汝是何人,敢出此妄言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
卓視之,乃執金吾丁原也。
丁原本來乃是并州刺史,位高權重,奈何朝廷為了削董卓兵權,于是命其為并州牧。
丁原為此卸任并州刺史之位,被封為武猛都尉,還將麾下猛將張遼、張揚等人都派到雒陽大將軍府任職,也因此得到了何進的器重。
正是為此,何進才會召丁原領兵入雒陽。
卓怒叱曰“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劍,欲斬丁原。
時李儒見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李儒急忙勸道“今日飲宴之處,不宜談論國政,來日向都堂公論未遲。”
丁原惱怒,率眾而走。
董卓乃問百官“吾所言,合公道否”
盧植道“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余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