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子異圖劉協,公明賺牛輔
卻說車騎將軍周琦,大破涼州叛軍,寫兩封書信令兩名叛軍首領授首。
彼時車騎將軍正在攻打隴關,若能攻克隴關,再派重兵把守,即可將叛軍擋在關外。
周琦散布流言離間涼州各路叛軍首領,叛軍爭權奪利,相互攻伐,自此聲威大減。
短期之內,涼州叛軍不足為懼,朝廷卻也沒有余力收復涼州,雙方達成了短暫的平衡。
周琦借蓋勛之名,趁機聯絡隴關之內士族,里應外合拿下了司隸西部之門戶。
自此,涼州平叛之戰暫且告一段落。
天子下詔,冊封周琦為安豐縣侯,食邑萬戶。
周琦接到朝廷冊封,自然是大喜過望,麾下將士也都各有封賞,眾皆歡欣鼓舞。
就在周琦接到封賞,正整頓兵馬,安排隴關防務之際,卻是忽然收到了蹇碩派遣心腹送來的天子密詔。
周琦看完密詔內容,不敢怠慢,急召戲志才前來議事。
他臉色凝重的說道“陛下欲廢長立幼,令蹇碩以及蓋先生與我扶皇子協繼位,然大將軍何進手握大權,又是陛下嫡長子舅父,必會不惜代價扶皇子辯登基。”
“今陛下駕崩,蹇碩獨木難支,欲召我與蓋先生統兵回京,共扶皇子協為帝,先生以為如何”
戲志才仔仔細細打量著那封密詔,而后感嘆道“陛下此舉,乃取禍之道也。”
周琦雖然早知如此,卻仍舊故作疑惑的問道“先生何出此言”
戲志才曰“自古以來,嫡庶有別,長幼有序,皇家更是如此,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更是傳承下來的規矩。”
“皇子辯既為嫡長子,又無大過,且年滿十六。若有滿朝公卿輔佐,只需歷練數載,便可成年親政,若能勵精圖治,未嘗不可興復漢室。”
“至于皇子協,縱然自幼聰慧,甚得圣寵,卻也只有八歲。”
“如今社稷崩壞,大漢風雨飄搖,若使得幼童皇子協繼位,必然會成為權臣手中之傀儡。”
說到這里,戲志才不由深深嘆息。
“若權臣一心為國,且又有能力掌控朝堂倒也無妨,然大將軍何進手握重兵,豈會坐視皇子協登基為帝”
“雒陽城內,必然會掀起腥風血雨。”
周琦聞言,亦是暗自點頭。
不得不說,先帝在選擇繼承人這件事情上,以自己的喜好行事,有些不顧大局。
如果先帝春秋鼎盛,早早下定決心廢長立幼,提前為皇子協鏟除登基路上的絆腳石,并且尋得信任的托孤重臣,這件事情也未嘗行不通。
可直到先帝駕崩,都沒有明確下詔封皇子協為太子,只是給了蹇碩密詔。
蹇碩不過一介閹人,本就被士大夫所痛恨,對方拿出來的先帝密詔,也絕對不會受到滿朝公卿的認可。
至于周琦以及蓋勛這兩位托孤大臣,如今都是在外統兵,對于雒陽之事明顯有些鞭長莫及。
兩人就算真的下定決心參與此事,估計尚未領兵抵達雒陽,何進等人早就已經擁立皇子辯為新帝了。
那個時候,縱然二人身負先帝密詔,又能如何
說不得,別人還會污蔑兩人乃是矯詔,而后以謀大逆之罪派兵征討。
周琦也的確沒有想到,先帝居然會托孤給自己,不由深深嘆了口氣。
若早知如此,他或許會提前布局。
不過到了現如今,說什么都已經晚了。
他看向戲志才,問道“此事當如何應對”
戲志才沉吟半晌,道“密詔之事切不可聲張,將軍且按兵不動,只需靜靜等待蓋元固到來即可。”
“不過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將軍可密令心腹精細之人,帶領數千兵馬暗中奔赴雒陽,以待后續。”
周琦聞言,道“典韋、許褚、項弘勇武有余,統兵尚顯不足。徐晃雖然有統兵之才,卻新投不久,不可單獨賦予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