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得知此事以后,不由心中恐懼。
他想起了王睿與孫堅有隙,于是想到了一條驅狼吞虎之計,偽造朝廷使者的檄文,列舉王睿罪狀,挑唆孫堅與王睿相爭。
孫堅怨恨王叡久矣,便領兵攻王睿,逼得荊州刺史王睿走投無路,吞金自殺。
逼死荊州刺史王睿以后,孫堅繼續領兵北上,及至抵達南陽以后,孫堅麾下已經聚集數萬之眾,向南陽太守張咨索要軍糧。
張咨不給軍糧,孫堅收而斬之。
至此南陽震怖,孫堅但有所求,郡中官吏無敢不從。
揚州,九江郡,壽春,州牧府。
周琦雖已至壽春,卻并未真正掌握揚州各郡,只是先在九江站穩跟腳,并且等待許氏以及沛國周氏抵達。
周琦尚未等到兩族遷徙而來,就得知了荊州刺史王睿、南陽郡守張咨,皆被孫堅所殺的消息。
周琦得知此消息以后,大感震驚,急召麾下眾人前來州牧府議事。
“孫堅捏造罪名,擅殺荊州刺史以及南陽郡守,諸位對此有何看法”
包括戲志才在內的眾人,對于此事都大感震驚。
荊州刺史與南陽郡守,兩個都是兩千石高官,孫堅居然敢捏造罪名,擅殺兩位重臣。
由此也能看出,朝廷威嚴已經掃地,對于地方諸侯的約束力幾近于無。
所有人都知道,天下要亂了。
戲志才等人尚未答話,就聽到邊讓怒氣沖沖的罵道“孫堅匹夫,假借討伐董卓之名,妄自興兵,招募部曲,擅殺朝廷重臣,其心可誅”
“孫堅此舉,置大漢威嚴于何地置朝廷法度于何地”
“孫賊,當殺”
陳溫亦是面若冰霜,道“孫堅區區一介武夫,居然敢妄殺海內名士,當誅”
無論是荊州刺史王睿,還是南陽郡守張咨,這兩人都出生世家大族,屬于海內名士。
邊讓以及陳溫兩人,皆是士族出身,自然會站在王睿與張咨這邊。
更何況。
孫堅此舉也的確太過放肆,有些挾私報復之意,根本不將朝廷法度放在眼中。
故此。
在邊讓與陳溫看來,孫堅乃是不下于董卓的亂臣賊子,心懷異志。
事實上。
孫堅父子三人皆腦生反骨,三國演義因為孫堅在討伐董卓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就將其描寫成了大漢忠臣,這點著實可笑。
董卓雖然把持朝政,但以袁紹為首的討董諸侯,矯詔發兵攻打雒陽,此舉與謀反也沒有什么區別。
所以說,根本沒有什么所謂的忠臣,都是一些野心勃勃之輩罷了。
看著邊讓以及陳溫的態度,周琦不由心中暗喜,卻是故意說道“事已至此,兩位先生以為,當如何應對”
陳溫幾乎沒有絲毫猶豫,直接說道“使君當上奏天子,盡訴孫堅罪行”
邊讓眼中更是閃過厲色,道“此前我還以為孫堅乃是英雄,故在擔任九江郡守之際,對其家眷多有照顧。”
“既然孫堅乃是亂臣賊子,妄殺朝廷重臣,子異當派兵捉拿其家眷。”
孫堅在討伐黃巾被朱儁征辟為佐軍司馬之際,就將其家眷都留在了壽春。
其長子孫策雖然年紀輕輕,卻已經開始在壽春結交名士,展露出非同凡響的野心。
邊讓此前還頗為欣賞孫策。
可是其父孫堅所作所為,徹底觸怒了邊讓,才會讓這位海內名士如此憤怒,居然建議周琦捉拿孫堅家眷。
周琦卻故作遲疑的說道“孫堅之舉,與其家眷何干我若如此行事,豈不受人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