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消息的縣中流民蜂擁而至,每日圍在魯氏莊園、府邸前面乞食。
不僅如此。
魯肅還仗義疏財,縣中之人但有缺乏,只要求到魯肅頭上,他都會毫不猶豫,出手相助。
有人在老夫人那里進讒言,說魯肅不僅沒有趁亂多兼并土地,壯大家族勢力,反而揮霍家財。
再這么繼續下去,要不了多久,魯氏家中錢糧就會消耗殆盡。
老夫人喚來魯肅,皺眉問道“吾孫可知曉,汝所散錢糧,皆魯氏百余年所積累”
魯肅對著老夫人深深一拜,繼而正色道“今天下紛亂,義軍四起。”
“我魯氏空有錢糧無數,卻在朝中毫無官職,譬如孩童坐擁萬貫家財是也,無論諸侯還是流民,都會覬覦魯氏家財。”
“真到了那個時候,魯氏恐怕離覆滅不遠矣。”
“今我廣散錢糧,活人無數,讓魯氏在縣中贏得名望,如此可保魯氏安于亂世矣。”
老夫人聞言,恍然大悟,不過卻是皺眉道“魯氏家大業大,如果錢糧散盡,家中兒郎豈不會餓肚子”
魯肅笑道“祖母放心,孫兒早就命心腹之中藏下了足夠錢糧,可保魯氏十年衣食無憂。”
老夫人這才徹底放心,道“吾孫目光長遠,魯氏交于汝手,必不會沒落。”
卻說魯肅仗義疏財,活人無數,也逐漸名聲鵲起。
可是這幾日,魯肅卻能明顯感覺到,前來領米粥的流民越來越少,不由心中起疑。
他尋來幾個流民,問道“往日施粥之時,莊前流民足有兩百余人,這幾日為何越來越少,今日幾乎不足百人。”
被魯肅叫來的流民,對于救了自己性命的魯肅,從心底感激。
他們七嘴八舌的說道“據說車騎將軍在靠近徐州的九江、丹陽兩郡,都設立有許多招待所,專門負責招收流民。”
“只要是徐州過去的流民,不僅可以分到糧食,還會分到足夠養家的田地,以及供于居住的房屋。”
“我們于此地依靠公子施舍,雖能茍活一時,終究并非長久之計。”
“待公子家中錢糧耗盡,我等又將何去何從”
“故此,許多流民得知了揚州的寬仁政策,都蜂擁往南方而去矣。”
魯肅聞言,不由心中暗驚,急忙派人前去探聽虛實。
很快就有下人回報,流民所言的確沒錯,車騎將軍果然在邊境大肆招收流民,分發糧食、田地、房屋,也都確有其事。
看著縣城里面越來越少的流民,魯肅忍不住感嘆道“諸侯還在為了爭奪一城一地而相互攻伐,各地官史看到流民,皆恨不能將之驅逐出境。周車騎卻已經知道,亂世之中人口才最重要。”
“北方諸侯征伐不休,周車騎卻在南方趁機招收流民,看似沒有擴張地盤,實際上實力每日都在變強。”
“而且隨著北方戰事的頻繁爆發,想必涌入揚州的流民也會越來越多。”
“就算諸侯相互功殺,奪得了大片土地,若連人口沒有了,又能如何”
感嘆過后,魯肅不由暗忖“徐州乃四戰之地,早晚爆發大戰,既然周車騎有雄主之姿,揚州又是安定繁榮之地,吾何不舉族遷入揚州”
下人在探聽到揚州招收流民的消息屬實以后,也帶來了另外一個消息,那就是揚州正在廣建招賢館。
車騎將軍歡迎天下士人前往揚州躲避戰亂,無論士族出身還是寒門學子,無論單獨前往還是舉族遷徙,車騎將軍都會將他們安頓好。
如有才能者,亦可酌情選拔為官吏。
魯氏兩代家主早夭,這一代若不能出一位高官,本來無比顯赫的魯氏,可能就會淪為為豪強了。
若降階成為豪強,再想跨越階層變為士族,可就不容易了。
念及于此,魯肅當即前去拜訪老夫人,道“徐州四戰之地,不可久留,否則家族早晚必然遭逢大禍。”
“吾觀車騎將軍有雄主之風,假以時日或能興復漢室,再造乾坤。”
“縱不能成就大業,亦可割據一方。”
“今揚州安定繁榮,周車騎求賢若渴,孫兒打算舉族遷往揚州,還請祖母應允。”
老夫人說道“汝既然已是魯氏家主,可自行決斷。”
“不過做決定之前,應當再三考慮,莫要拿家族前途做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