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封閉,山民之皮毛銅鐵錢財,無法換成食鹽、糧草、衣服、布匹,僅憑山中產出,山越之民不能自給自足,早晚必然缺衣少糧,不剿自潰。”
“使君可趁機以優厚條件招撫山民,誅其賊首,再將山民分散遷往各地,入藉管理。”
“如此,何愁山越不平,揚州不定”
周琦聞言,沉吟許久,覺得此計大有可為。
不得不說,杜畿這招釜底抽薪之策的確厲害。
山越所倚仗者,無非地利也。一旦官兵封鎖山道,隔絕交通,還不進山圍剿,那么山越就失去了自己最大的依靠。
他們如果繼續蝸居山上,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早晚一哄而散。
如果想要下山劫掠,就必然會舍棄己方地利優勢,然后前去攻打官兵的鄔堡,如此攻守之勢逆轉,占據地利優勢的反而變成了官兵。
就算山越死撐著不下山,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官兵可以護著流民,在他們眼皮子底下開墾荒地,進行屯田。
那么假以時日,山越之民越發窮困潦倒,山下官兵百姓反而越來越富足。
試問一下,山中百姓更愿意過哪一種生活
到時候,恐怕不需要官兵招撫,山越之民也會蜂擁下山投降。
周琦越想越覺得此計可行。
雖說繁瑣了一些,而且耗時必然不短,卻也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反觀近一年時間,徐晃、許褚等人,數次帶兵圍剿山越,每次斬獲都不盡人意,稍微不注意反而會著了敵人的道,以致損兵折將。
當然,有了他們屯兵鎮守各地,山越也不敢像以前那么肆虐了,雙方現在達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誰都奈何不得誰。
若能按照杜畿的計策行事,極有可能會打破現有的僵局。
只不過,很多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比較困難。
杜畿所獻之策,只是理論,實際上卻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就比如,山越太過分散,想要真正修建鄔堡隔絕道路,就需要很多兵馬,消耗很多人力物力。
對于如今的揚州而言,想要做成這些事情并不容易。
周琦當即以自己的憂慮告知杜畿,向對方詢問解決之策。
杜畿沉吟許久,道“使君勿憂,此亦在我預料之中。”
“想要解決此事,就需要我此前所提到的以工代賑,與屯田之策相結合。”
周琦說道“還請先生細細道來。”
杜畿道“屯田分為軍屯和民屯,性質大不相同,本來不可混為一談。”
“然豫章丹陽二地形勢復雜,時常面臨山越襲擾,既需要留有足夠兵馬守護,也需要足夠人口屯田,所以二者必須相互配合,不可單獨行事。”
“單獨軍屯或民屯,不僅能夠獲得供給士卒所用之糧草,亦可收獲海量糧草。”
“然民屯需要軍隊守護,至少在最初一年之內,軍隊不得屯田,反而要以民屯所出產的糧食作為供給。”
“就算剩有糧草,亦當分給屯田之民,否則初期尚可,長此以往,百姓終日勞碌,卻只得果腹,沒有任何余糧,心中必然生怨,非長久之計也。”
“若能將余糧分給百姓,既可安民之心,亦可調動他們耕種之積極性。”
“待五年屯田期滿,百姓手中余糧,足以在當地購置家產。他們在屯田期間所開墾的荒地,也能歸自己所有,如此方能安居樂業。”
“百姓在屯田初期,由于需要大量時間開墾荒地、修建鄔堡道路、建造房屋,因此無暇訓練,只能依仗士兵保護。”
“侍一兩年之內,諸事已畢,百姓農閑之時便可以訓練成軍,使君再分發武器盔甲,如此縱然沒有士卒守護,亦可倚仗鄔堡而御山越。”
周琦聞言,不由頻頻點頭。
所謂的屯田,有點類似于建國初期的計劃經濟,集合全部人力物力干一件事,私人幾乎沒有任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