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開始,大家都吃不飽飯,這么做可以救濟無數百姓,自然算得上是大功德一件。
不過人嘛,總是有欲望的。
一旦屯田的百姓能夠吃飽飯,如果再讓他們每日勞作,然后將出產的糧食全都上交給國家,眾人必然心生不滿。
如此一來,輕則消極怠工,重則起兵叛亂。
如果把出產的糧食,拿出一部分分給百姓,還可以把屯田期間開墾的荒地,按照各自的勞動價值分給百姓,就讓大家有了盼頭。
如此一來,百姓們肯定會瘋狂開墾荒地,努力耕種。
百姓們手中有了余糧,那么揚州的糧價自然就降了下去,官府也可以低廉的價格從百姓手中收購。
否則,如果境內都沒有余糧,哪怕有再多錢財,又有什么用
要知道,關中饑荒最厲害的時候,糧食甚至漲到了八十萬錢一石。
那個時候,有錢都買不到糧。
想到這里,周琦忍不住感嘆道“先生之言,令吾茅塞頓開。若果真能平山越之亂,讓無數流民生活富足,先生當居首功也。”
杜畿卻沒有居功自傲,反而正色說道“使君未免高興太早,如今困難之處,并不在于如何屯田,如何平定山越之亂,而在于如何度過最艱苦的第一年。”
“無論以工代賑還是屯田,在未能出產糧食之前,這些流民的口糧仍舊需要使君供應。”
“劉景升那里或能得到百萬石糧草,可是對于這些屯田的流民而言,仍舊是杯水車薪。”
“想要讓收攏而來的流民,渡過最艱難的第一年,除非舉全州之力,讓各郡縣豪強大族掏出全部存糧,否則很難辦成此事。”
周琦眉頭緊皺,知道杜畿并非危言聳聽。
這個時代的以工代賑,與后世又有很大區別。
后世那是生產力過剩,商品賣不出去,然后企業被迫裁員,人們失業以后,手中沒有錢,沒有辦法消費。
沒有辦法消費,企業的產品更加賣不出去,就會導致惡性循環,最終進入經濟大蕭條。
當然,這只是最簡單的一種概述,經濟大蕭條的復雜程度,遠不止于此。
那個時候的某國,實行以工代賑,就是變相給國民創造就業機會,有了工作就有了錢,有了錢就可以消費,可以消費就能刺激經濟發展。
后世可以這么做,那是因為生產力非常強,卻并不一定適合古代。
就好比現在,揚州連基本的糧食問題都難以解決,就算建造工坊生產的產品,也不一定賣得出去。
在這種大環境下,盲目使用以工代賑,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可能會將揚州拖垮。
這也是為什么,周琦明明知道有這個政策,卻始終沒有推行了。
除了手下沒有可用之人,能夠擔些重任以外,也因為現在的生產力太低,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
周琦沉吟許久,問道“先生可有解決之法”
杜畿搖了搖頭,道“除非舉全州之力,讓各郡縣豪強大族皆貢獻出家中存糧,否則此事難成。”
周琦沉默了。
想要做到這點,何其難也。
不過想到了后世的某種組織,他不由眼睛一亮,道“我若在各個郡縣修建官倉,不僅免費讓所有人存糧于此,還可以按存糧時長給予他們利息,存糧越久,利息越高。”
“不僅如此,百姓所存入之糧可以是陳糧,從官府取的卻是新糧。”
“先生以為,若推行此策,百姓以及各大家族,是否愿意將糧食存入其中”
杜畿眼睛大亮,很快就發現了這條政策的高明之處,繼而說道“百姓們是否愿意將糧食存入官倉,終究還是要看官府的公信力度。”
這就好比后世的銀行,正是有了國家作為后盾,才會有源源不斷的錢涌入其中。
周琦來到揚州已經一年有余,雖說在民間頗有威望,但是想要讓大家為了貪小便宜,就把糧食全都存入官倉,尚且有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