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三千人守城,吾親率四千兵馬前去迎敵”
左右聞言,全都大驚,急忙勸道“我等猛攻益陽數日,士卒已然疲憊不堪。”
“敵軍新至,銳氣正盛,而且情況不明,將軍以四千疲憊之師迎擊五千余人,恐怕太過冒險。”
黃忠卻是搖頭道“我軍新勝,士氣正盛,反觀敵軍長途奔襲而來馳援益陽,必然疲憊不堪。”
“況且敵軍主帥不過一文士,治理地方我不如彼,統兵作戰彼不如我。”
“今日若不趁著敵軍新至,立足未穩而一戰破之,侍其建立營寨,聚寨而守以后,再想擊破恐怕不易。”
“吾決心已定,諸位休得多言”
黃忠在軍中頗有威望,眾人見其決心已定,當即無人再勸。
卻說周異帶著五千余人,慢悠悠朝著益陽趕來,途中卻是接到了曲長的求救書信。
周異不由大驚。
揚州、荊州相爭,益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歷史上劉備與孫權爭奪荊南,戰事幾乎都圍繞益陽爆發,就連關二爺單刀赴會的典故,也都發生于此。
由此可見,益陽的重要性。
當然,益陽只是在南方兩大諸侯相爭之時,擁有極大的戰略地位。
如果與北方諸侯相爭,也就沒什么價值了。
不過此時,益陽扼守三地之要沖,絕對不容有失。
周異當即催促屬下快速行軍,未曾想無論是臨湘新征召的士兵,還是從豫章郡那里征來的義軍,他們都因長途跋涉滿腹怨言。
周異大怒,決定不再慣著眾人,命令屬下斬殺十數人,這才勉強穩住局勢,讓他們日夜兼行加速行軍。
如此一來,卻是惹得不少人暗自心生怨恨。
只能說,周異此人并不擅長統兵。
當他日夜兼程,率軍抵達益陽境內之時,尚且立足未穩,就聽到斥候來報“益陽已經失守,荊州上將黃忠率軍殺來”
周異聞言,心中大急,慌忙讓人找到一處易守難攻之地,打算在此抵御荊州軍。
他剛剛準備完畢,黃忠已經已經殺至。
黃忠率軍圍攻周異所率兵馬,奈何對方占據有利地形,急切之間難以攻克。
不過黃忠卻是敏銳的察覺到,周異所率領的兵馬,或許是為了加快行進速度,并未攜帶糧草之重。
黃忠靈機一動,當即放出消息,要去劫了周異的糧道。
周異得知消息以后,不由心中一沉。
他可是知道,自己手下這些兵馬都是烏合之眾,而且來自各地,矛盾重重。
一旦糧道被劫,必然蜂擁而散。
他沉吟許久,暗自想到“此前已經與荊州軍交過手,對方戰斗力貌似也并不怎么樣。”
“既然如此,我就不應該只守不攻,應當且戰且走,退守羅縣。”
周異的決定并沒有錯,錯就錯在他低估了黃忠的戰斗力,也高估了自己屬下這些烏合之眾。
果不其然。
周異放棄了有利地形,打算撤回羅縣的時候,黃忠卻是趁機引兵殺至。
黃忠帶頭沖殺,麾下士氣大震,大軍沖鋒,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