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文聘,由于與李嚴乃是同鄉,現在也被劉表所猜忌。
劉表并不糊涂,文職方面可以交給荊州本地的士人,真正統兵將領,卻大多與之有血緣、姻親關系。
劉磐、張允如此,蔡瑁、黃祖亦如此。
眼看劉表發怒,霍峻心中暗嘆,終究還是沒有再說什么。
他知道,荊州沒救了。
卻說劉磐在征調兵馬的時候,為了鼓舞士氣,向劉表申請了不少錢財,讓人分發了下去,果真暫時穩住了人心。
為了鼓舞士卒奮力殺敵,劉磐許諾重賞,荊州士卒每斬首一級,就能獲得非常豐厚的賞賜。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在錢財的鼓舞下,這兩萬士卒也都壓制住了對于徐晃的恐懼,在劉磐的帶領下,仗著人多勢眾沖出城去,主動出擊。
與此同時,卻是有一封未署名的密信,從漢壽城內送到了徐晃軍營。
徐晃看完書信里面的內容,對著高順、李嚴問道“其上所言,是否可信”
李嚴接過書信,仔細揣摩以后,笑道“將軍放心,絕對可信。”
徐晃聞言,卻是有些面露難色,道“信中讓我此戰務必大破荊州兵馬,挫其銳氣,唯有如此方能逼迫劉表下定決心投降。”
“然出城兵馬有兩萬五千人,而且都是經過訓練的正規士卒。”
“此前我能在長沙大破劉磐,乃是因為對方誤判了我麾下兵馬的數量,輕敵才能僥幸有此戰果。”
“此番劉磐有備而來,且兵馬是我三倍有余,想要大破荊州軍,挫敵銳氣,恐怕不易”
徐晃作為當世名將,并沒有被此前的連番勝利,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巨大名望沖昏頭腦,看待事情反而非常透徹。
正如他所說那般,自己麾下兵少,想要獲勝并不容易。
如果劉表愿意啟用黃忠,恐怕徐晃敢未必會輕易與荊州軍交戰了。
李嚴聽到了徐晃的話,亦是眉頭緊皺,暗中思量對策,不過思來想去,都沒有想到什么好辦法。
想要以少勝多,大多依仗出其不意或者埋伏、奇襲,想要正面擊潰有準備且兵力遠遠多于自己的敵人,要么是騎兵對步兵,要么就需要有壓倒性的武器裝備。
事實上,如果步兵提前做好了準備,哪怕正面硬剛騎兵也毫不畏懼,這種事情在華夏戰爭史上并不鮮見。
不過真正優秀的騎兵將領,也絕對不會蠢到正面沖擊有準備的步兵方陣,大多都是選擇追擊潰軍或者是襲擊、騷擾。
就在徐晃、李嚴二人愁眉不展的時候,高順卻是起身說道“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陷陣營乃是從各營挑選的最精銳的士卒,擁有最好的武器裝備,享受著最豐厚的福利待遇,也是時候報效主公了”
徐晃、李嚴聞言,都是錯愕的看向高順。
徐晃問道“高將軍何意”
高順正色道“送信人的目的,是讓我們挫敵銳氣,瓦解荊州軍的抵抗意志,迫使劉表獻城投降。”
“想要做到這一點,并不一定非要大勝。”
他目視徐晃,道“若能以一千兵馬擋住兩萬荊州兵進攻,會不會摧毀他們的意志”
徐晃聞言,不由眉頭微皺。
他與高順幾乎同時被周琦提拔,也知道高順練兵的確不凡,陷陣營戰斗力十分強悍。
可是這些年來,高順始終跟在周琦身邊,陷陣營幾乎沒有什么耀眼的戰績。
徐晃也是被外放了出去,對于陷陣營了解不深。
因此,當他聽到高順的話以后,在震驚之余卻并不如何相信。
以一千對兩萬,完全是以卵擊石,正面交鋒幾乎沒有勝利的可能。
李嚴更是直言不諱的說道“將軍說笑了,以一千兵馬對陣兩萬荊州兵,還有張允所率領的五千人壓陣,絕無絲毫勝算。”
高順卻是面無表情的說道“此戰陷陣營愿為先鋒,公明可率領兵馬壓陣,若某不敵自會發信號,彼時將軍再來救援不遲。”
徐晃心中雖然遲疑,卻也十分相信自家主公的識人之明。
高順既然如此被主公器重,絕非憑空夸海口之人,而且以徐晃對高順的了解,對方既然敢這么說,想必有些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