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若有此人相助,掃平北方不在話下,囊括九州亦未嘗不可。”
“大將軍若以尋常士人身份待之,未必能將之留在冀州。”
袁紹聞言,不由大驚。
荀彧、荀諶兩兄弟的才能,他可是知之甚詳,卻也未曾聽說,潁川荀氏之內除了二人以外,還有誰如此出色。
袁紹急忙上前握住荀諶雙手,問道“友若所舉薦者究竟何人”
荀諶口中吐出了五個字“荀攸荀公達。”
荀攸雖然也出身潁川荀氏,身份地位比之荀彧、荀諶兩兄弟,卻是有著天差地別。
你道為何
原來,荀攸父親荀彝早死,死前不過官至豫州從事,缺少了父親這一輩的顯赫,到了荀攸這里自然無法與荀彧相比。
不僅如此,荀攸祖父荀曇雖說曾官拜廣陵太守,卻因為黨錮之禍被禁錮終身,而且也在荀攸十三歲那年便去世了。
少了兩代人的底蘊,荀攸的起步自然要比同族之人低許多。
反觀荀彧、荀諶,二人父親荀緄屬于“荀氏八龍”之一,曾官拜濟南相。
二人祖父乃是荀淑,所生下的八個兒子各個名聲卓越,并稱“荀氏八龍”,就連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都尊其為師。
甚至于,荀淑還博得了“神君”這么一個外號,在士林之中名聲顯赫。
有了父輩所遺留下來的底蘊,荀彧、荀諶二人就要比尋常人高上許多。
“荀公達”
袁紹聞言,眼中卻是露出了疑惑之色。
他自然聽過荀攸之名,甚至當初在大將軍何進麾下任職的時候,還與荀攸共事過。
只不過。
在袁紹眼中,荀攸看起來有些木訥愚笨,很多時候甚至顯得有些怯懦,根本不像有張良之謀之人。
他看向荀諶,道“吾此前與公達共事,為何并未發現其才”
荀諶直言不諱的說道“公達與常人不同,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彼不顯智慧,只因未得明主,能讓公達施展平生所學。”
“縱觀天下豪杰,唯有大將軍算得上是英雄,若對其委以重用,公達必會給大將軍驚喜。”
袁紹心中雖然仍舊有些疑慮,可是出于對荀諶的信任,終究還是說道“吾欲先與公達見上一面,再談其他,不知可否”
荀諶聞言,不由微微一嘆。
他知道,接下來的談話,將會直接關乎兩個人未來的命運。
袁紹手下雖然不乏謀士,可哪怕是沮授,都難以擔當謀主之位。
就連此前被周琦扣留在揚州的田豐,雖然智謀不凡,可是缺乏謀士的圓滑,如此極易觸怒君主,終究難成大事。
反觀荀攸,大智若愚,而且身為頂級謀士,不僅能夠為君上排憂解難,還能算到君主的性格,繼而拿出最容易打動君主的計策與說辭。
田豐、沮授雖為當世大才,不過在揣摩人心,迎合君主這方面,卻是相差甚遠。
這也是為什么,謀主能夠讓君主言聽計從,似田豐這樣的謀士,明明所出計策乃是最優選擇,卻往往會觸怒君主。
荀諶早就看出,袁紹手下缺乏一位能夠令其言聽計從的謀主。
至于荀攸,若不能得到袁紹的器重,恐怕也不會留在冀州,未來不知道會投哪里,前途如何。
“吾這就引公達前來,大將軍不妨考校一番。”
卻說荀諶離開了大將軍府,找到荀攸以后,說道“大將軍欲與公達一敘,能否將之打動,就要靠公達自己了。”
荀攸對著荀諶鄭重一拜,道“多謝叔父引薦。”
荀諶雖然比荀攸小十歲,卻仍舊老氣橫秋的拍了拍荀攸肩膀,道“今日相見,并非藏拙之時,大將軍也是喜歡聽好話之人,公達可知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