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臣有一計
卻說楚、趙罷戰并且締結盟約以后,周琦當即任命項弘為徐州刺史,諸葛亮為徐州別駕。
其實以諸葛亮的功勞,徐州別駕這個官職有些低了,不過對于諸葛亮的未來,周琦卻有著自己的考量,因此并沒有對其提拔過快。
不僅僅是項弘與諸葛亮,就連張遼這員驍將,也被派往了徐州。
項弘與諸葛亮同行,張遼卻是領兵直奔瑯琊國而去,這里也是諸葛亮的故鄉。
行軍途中,項弘看著謙遜有禮而且一表人才的諸葛亮,也不免心生好感。
他略作遲疑,終究還是出言問道“吾尚未前往南中之時,就曾多次聽主公提到孔明,此舉頗為罕見。以主公識人之明,想必孔明必有過人之處。”
“后來吾雖駐守南中,卻也聽過了孔明的不少事跡,可見主公并沒有看錯人。”
“如今吾有一事不明,不知孔明能否為吾解惑”
諸葛亮道“使君有何疑慮,但講無妨”
因此,袁術可以被周琦生擒而后茍且偷生,袁紹卻不可能如此。
“就算真的被逼入絕境,想必袁本初也會自刎,而非成為階下之囚”
諸葛亮道“袁本初時日既然所剩無幾,那么擒與不擒,又有何區別”
袁紹可不是袁術。
項弘略作沉吟,道“莫說十年,若趙國不從外部掠奪人口,縱然休養生息二十載,都未必能夠恢復元氣。”
此戰趙國元氣大傷,想要恢復國力至少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項弘所言并沒有錯。
項弘反駁道“如何沒有區別若能生擒袁本初,以其性命作為要挾,那么河北之地豈不盡歸主公所有”
諸葛亮繼續說道“若袁本初不堪被擒而自刎,其麾下兵馬以及眾文武固然也會被留在淮河以南,卻也會給主公帶來天大的麻煩。”
袁術卻是較為膚淺的傲。
這一次,項弘沒有絲毫猶豫,直接搖頭道“常聞袁本初有咳血之癥,如今病情越來越嚴重,恐怕活不了多長時間了。”
項弘心中微動,問道“先生指的可是那些潰散在各地的袁軍”
諸葛亮搖頭道“使君莫要忘了,以袁本初之驕傲,又如何愿意被主公生擒”
諸葛亮道“這只是其一。”
諸葛亮再次問道“那么使君以為,袁本初是否還能再活十年”
諸葛亮微微一笑,反問道“經此一敗,數十萬趙國精銳折損淮河以南,趙國又割讓了徐州、汝南以及沛國。敢問將軍,十年以內,袁本初能否恢復元氣”
兩人都是心高氣傲,不過袁紹的傲是傲到了骨子里,屬于貴族那種天生的傲,目空一切的傲。
項弘沉吟半晌,道“吾知主公重情重義,然與袁本初之爭關乎天下局勢。主公既然能夠一戰而生擒袁本初,為何要放虎歸山”
不僅項弘心中疑慮,楚國諸多文臣武將大多也看不透楚王釋放袁紹之舉有何意義。
更何況,袁紹本就時日無多,又怎么會在臨終之前污了自己名聲
人類的繁衍能力很強,可是嬰孩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所需要的時間卻頗為漫長。
“袁本初雖敗,終究經營河北多年,又推行仁政,體恤百姓,因此頗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