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有袁本初的勸降詔書,數十萬潰散兩州諸郡各自為戰的袁軍,必然讓四處變成一片廢墟,主公想要平定這些亂軍,就會花費極大代價。”
“主公以釋放袁本初為條件,命其頒布投降詔書,就能將這些亂軍納為己用。”
“雖說短時間內,這些趙國降卒并不可信,也不堪大任,甚至會成為楚國沉重的負擔。不過數年過去以后,只要他們在楚國安了家,早晚都會成為主公治下可以信任的百姓。”
“彼時主公若想北伐,這些人都能轉化為士卒。”
這個時代可是戰亂時期,青壯戰死者不計其數,因此各個郡縣都有許多寡婦。
這些趙國投降的士卒大多都是青壯,只要給他們分了田地、房屋與老婆,待以后再生了娃娃,自然也就跑不掉了。
不過周琦在與袁紹大戰的這些年,也消耗了許多錢糧,安置這些青壯又要耗費許多物資,因此短時間內根本無力吞并袁紹的地盤。
聽到這里項弘心中疑惑稍減,不過想起了諸葛亮前面的話,當即再次問道“孔明說這只是其一,莫不是還有其余原因”
諸葛亮頷首“數十萬袁軍降卒滯留楚國,若不嚴加防備,必然會帶來巨大隱患,短時間內楚國已經無力北伐。若袁紹身死,趙國危在旦夕,曹孟德、劉玄德必然趁機大肆攻占趙國領地,坐收漁翁之利。”
“事實上,早在袁軍糧草被甘將軍焚毀的消息傳出去以后,曹孟德與劉玄德就已經開始調動兵馬,此時已然攻下了許多城池。”
“主公耗盡國力,辛辛苦苦與袁本初大戰數年,豈能讓他人坐收漁利”
“只有放回袁本初,才能穩住河北局勢,對抗曹、劉二人,給我們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項弘這才恍然大悟,道“原來此間還有如此多計較”
且不說項弘、諸葛亮、張遼前去徐州赴任。
卻說周琦親自坐鎮廣陵郡,幾乎調動了整個楚國的力量,花費了半年之久,才終于將數十萬趙國投降的士卒安頓了下來。
半年時間,幾乎也將楚國國力消耗殆盡。
或許有人會說,周琦當年在尚未完全掌握揚州的時候,安頓了那么多流民,也不見有如此巨大的消耗,為何安頓這數十萬趙國投降的士卒,會如此大動干戈
事實上,兩者之間有著根本的區別。
能夠淪為流民者,大多都已經走投無路,周琦只需保證他們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這些流民非但不會鬧事,反而還會感恩戴德。
如果再畫個大餅,這些流民就能很快轉化為勞動力,幫助周琦發展各地。
投降的趙國士卒卻并不相同。
首先,他們并非心甘情愿投降,在河北都有家眷,并沒有留在楚國的心思,反而想要返回故鄉。
這種心態,自然不能指望他們像流民那般容易安頓,稍有不慎就會激起嘩變。
其次,流民可以就近建設新的村落,只要能夠保證他們的基本生存需求,基本都不會鬧事,反而會興高采烈的建設家鄉。
投降的趙國士卒卻不能聚集在一起,反而要分散到楚國的各個郡縣,讓他們不能相互串聯、作亂、潛逃,還要讓各縣、各鄉、各亭官吏監督。
如此一來,必然會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
人都是群體生物。
半年時間,將這些投降的袁軍士卒全部分散各地安頓以后,勢單力孤者這些人,也只能選擇認命。
接下來,只要各地能夠給他們發媳婦,等到婆娘懷孕以后,只要楚國政治清明,生活條件不太差,人也就真正留下來了。
花費了半年多時間,周琦感覺疲憊不堪,若非提前把杜畿、張昭調了回來,或許會更累。
周琦剛剛返回襄陽,就得到了來自北方的戰報。
卻說袁紹帶著殘兵敗將返回鄴城以后,本來已經接近崩潰的趙國,就仿佛有了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