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珅在玉門關待了三天,前后為一百余位傷殘士卒修復了殘肢。
另外還有二十三個肢體被保存在【春秋蟬】里的幸運兒,這些人的傷殘更好修復,陳珅只需要為他們續接一下斷肢便好。
續接斷肢的戰士只需要修養一個月就能重返戰場,另外一百余傷殘修復者則需要修養復健半年左右。
這也就意味著半年多之后,玉門關上將會多出來一百多位經驗老到的敢戰之士。
這對玉門關的守衛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好消息。
要知道西夏人雖然一直在支援玉門關,但是其支援力度卻是有限,甚至故意卡著某個極限來的,尤其是在人員支持方面方面。
理論上來說當一群新兵踏足戰場,基本上每三個人中,會死一個,廢一個(包括心理方面和身體方面),最后一個順利成長為合格的老兵,這就是古典時代精銳軍隊中所謂的三中取一法則。
當然,若是在戰場環境比較惡劣的情況下,這個比例有可能會達到四中取一,乃至五中取一(戰場絞肉機)的地步,這般精煉出來的軍隊也將會更加的殘暴而又悍戰,說一句漠視生死絕不為過。
漢末三國時代,就有一支精銳強軍是這般煉成的,它的名字喚作【陷陣營】。
陷陣營最盛時也不過千人,正常時候只有八百余人,其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
陷陣營的統帥和訓練者是飛將呂布座下大將高順,為人清白而有威嚴,后世稱“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其實不是呂布不想重用高順,而是不能也。
原因很簡單,高順太狠了。
你若給高順五千人馬,不出半年,這這支人馬就會蛻變成世間一等一的精銳之軍,但是人數可能只連一千都不到了,至于那四千多人,都被高順在練兵的過程中消耗掉了。
沒錯!高順執行的就是戰場上五中選一的精煉之法,沿襲自戰國時代兵家亞圣吳起鑄煉魏武卒的理念。
當年吳起有戰國七雄之一的魏國舉全國之力支持,才能練出幾乎同時代無敵的魏武卒。
而高順的主公呂布有什么?
什么都沒有。
一個手底不過萬把人的割據小勢力,呂布如何敢讓高順放開手腳折騰耶?!
這就是呂布知高順忠義和能力,卻無法重用他的最根本原因。
再說玉門關這邊,玉門關上的普通士卒卻要跟隨鎮魔人直面邪魔邪徒,其中的殘酷性和危險性更甚于昔年陷陣營煉兵,凡三年而不墜不亡者乃成精卒,甚至已經達到了十中取一的地步。
也就是說,西夏人往玉門關上送十個新兵,最終可能只有一個人能夠活著成為真正的精銳老卒。
而這些精卒雖然能頂事兒,卻也不是不會折損,或者應該說,他們本就是為了彌補鎮魔人的人數不足而特意準備的高級炮灰。
當年銀州防御使李繼遷正是拿捏住了玉門關鎮魔人對人力的迫切需求,弄了個用人力換銳卒——由鎮魔人訓練得但不曾直面過邪魔的敢戰之士——的法子,卻才逐步積累起了李家的底蘊,直到李繼遷之子李元昊壓抑不住心中的野望,終而叛宋立國,建立了西夏國。
西夏立國至今,但有宋夏之戰,西夏人損失的大了,便遣使來玉門關上打秋風,用大宋軍士俘虜換取玉門關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