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你放牧的牛羊那都是主家的財產,身為牧奴的你是沒有資格享用的。
當然,作為牧奴的你最幸福的時候,卻是你所放牧的牲畜大規模繁衍的時候,因為你可以偷偷的混幾口絕對新鮮且營養豐富的牛羊乳。
農奴的景況與牧奴相差不大,只不過一個負責放牧,一個負責耕種而已。
而牧奴和農奴唯一突破階層的機會,就是加入西夏的擒生軍上戰場。
只要你能在戰場上活下來,并斬獲首級或者抓住了敵軍俘虜,然后伱就可以成為一個新的的部落小頭人。
但是這種看似美好的上升階梯,其實是一個恐怖的大坑。
整個西夏總人口大約在三百萬左右,而當西夏入寇大宋時,西夏人會募集擒生軍四五十萬參與戰斗。
而這些擒生軍的大部分成員都是各處部落頭人上繳的牧奴和農奴,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會作為炮灰被故意消耗在宋人的城墻和弓弩之下。
如此部落頭人們就可以在冬季節省一大筆口糧的支出。
陳珅只稍稍旁觀了一下西夏底層人的悲慘景況,就不由得生出些別意來。
就西夏立國,其實對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不管是黨項還是漢人)來說完全就是一場災難,唯一得利的只有黨項李氏(皇族)和部分貴族。
正經來說這個割據政權本不應該存在,只是大宋實在是太不中用了點,明明一鼓作氣就能平滅,卻偏偏打成了一灘綿延近百年的爛仗。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于一個王朝也是如此。
兩千里路途,陳珅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就走完了。
一日千里,堪稱極速。
陳珅擔心,自己走的慢了,會忍不住在西夏搞出些事端來。
他不是怕事,只不想節外生枝而已。
第三日清晨,陳珅趕到了五泉縣。
五泉縣后世又稱皋蘭縣,北宋時原為西夏所有,元豐四年(1081年)被李憲收復,后舊黨司馬光秉政,對西夏妥靖,割讓了部分五泉縣與西夏,哲宗時又被大宋收回。
此時的五泉縣算是大宋西北邊軍與西夏交戰的最前沿。
在五泉縣城里,只有大宋的軍隊和服徭役的民夫,普通百姓一個也無。
這就讓陳珅在進入五泉縣城的時候頗有些顯眼。
不過倒是沒有人懷疑陳珅會是西夏人的探子。
畢竟在宋人看來,西夏撮爾小國,如何能生出這般俊雅的漢子。
當陳珅入城時,守門的提轄官便自上前問道:“這位官人,在下乃是本縣緝捕提轄王淵,敢問官人從何而來?”
陳珅看了看眼前這個身披戰襖,氣勢非凡的軍官,卻不由得喝一聲彩。
好一條凜凜漢子!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