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離陽之謀,蜀王趙楷,斷其后路
一場經久不息的風雪,凍死了北椋過半的麥。
常言道瑞雪兆豐年不假,可福禍相依,物極必反,風雪驟然而將,且綿延不絕,亦不是什么好事。
年關將將過去,在趙勾的散播之下,一場針對北椋的流言,已在悄無聲息見,完成了布局。
況且,這樁子流言并非虛假,只是夸大了些,至于夸大了多少,那就只有潤筆的碟子知曉了。
總之,離陽各地的百姓,都知道了昔日,破滅了六國的北椋王徐驍,居然將西楚公主,養在了府中。
同時,那位在椋州,陵州城頭,從城頭之上一躍而下的老人,其身份也是穿得沸沸揚揚。
當下的年輕一輩,或許不知曉,大楚崇文院掌院,究竟是何許人也。
可對于尚且活躍在,離陽朝堂上的那些,舊西楚的官員們,卻是難以掩飾,心中的悲痛。
故國破滅,文脈宗師慘死在了椋州,真相不難猜測。
無非是,江水郎發現了,北椋王府囚禁大楚公主,獨自前去營救,遭北椋謀害。
幸有曹長卿出手,方才將公主殿下,從北椋王府內救出。
人世間,對于北椋王府的看法,越發的不堪了,收養敵將孤女,收為死士
又囚禁舊楚公主,徐驍的不臣之心,儼然是昭然若揭了。
太安城,皇城,太和殿之內。
作為年節之后的第一次大朝會,太安城內五品及以上的京官,都得提前兩個時辰入皇城。
而且不得請假,離皇城近的那些官員還好,大不了早起一會兒。
可住的的遠的那些官員,丑時末就得出發,朝著皇城而去。
太和殿中軸線上,那座極盡雕琢,象征了人世間,至高無上的權力的龍椅之上,離陽皇帝趙惇,目光掃視過,殿內群臣,言道“諸位臣工,近日北椋大雪,糧食有絕收之相,請撥漕糧一百七十萬石。”
“諸位臣工議一議此事,看能不能,給北椋的百姓,撥點漕糧”
皇帝的這一句的北椋的百姓,也是將朝中,那些心向北涼的官員,給嚇了一個半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可這一句北椋的百姓,無疑是將北椋,之前那般僭越的事情,重新給提了出來。
皇帝的這一句北椋的百姓,毫無疑問,就是誅心之語。
戶部尚書,王雄貴走出班次,說道“啟稟陛下,如今戶部常平倉,尚有賑濟糧兩百三十五萬三千一百石,戶部奮武倉,尚有軍糧,五百三十五萬六百七十二石。”
“可年關的那一場大雪,我離陽百姓,亦是損失慘重,廣陵道、江南道亦是請撥賑災糧,兩遼邊軍處,每月亦需軍糧十五萬石。”
“今天夏糧,還需數月,戶部只能夠,拿出三十萬石漕糧。”
朝廷的局勢變幻莫測,戶部有糧不假,可戶部的糧,要用來賑濟的是,離陽的百姓。
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來,他們這位陛下,是打算對北椋動手了。
禮數上的僭越,或許皇帝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收養西楚公主之事,卻是實打實的僭越,況且一位早年無蹤的文脈宗室,也死在了北椋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