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小蓮花峰上,那一道封神榜上,散發著朦朦清光,照耀了整座武當山。
這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武當山的香火,也是越發的鼎盛。
前來,拜山的王侯將相,文人墨客,亦是數不勝數。
亦是詩家,潑墨揮毫之地,更是那些,天上墜落猶如雨水一般的謫仙人,慕名而來,卻又是循序不敢入之地。
這一日,武當山下,來了一位身著儒生服飾的老人,老人雖說看上去是弱不經分。
可那些,想要插隊的青壯漢子,卻是被這老人,穩穩當當的拽住,那些青壯漢子,便再也動彈不得。
混雜在香客之中的天上謫仙人,看著這很是熟悉的老人,有些難以置信的驚呼道“張扶搖”
這些謫仙人,或許并不是跟,這位儒家至圣先師張扶搖,是同處一個時代。
可怎么說,在幼年時期,入那蒙學的時候,讀的最多的就是什么子曰
子曰,便是張扶搖說。
只是,相傳這張扶搖,不是早就死了嗎怎么突然,又活了呢
可當那些天上的謫仙人,再次看去之時,卻發現那張扶搖,已然消失不見。
任憑這些天上的謫仙人,如何的尋找,皆是不見張扶搖之蹤影。
小蓮花峰上
一襲儒服的張扶搖,看著那懸在,湛藍青天之下的封神榜,言道“封神榜”
“字寫的不錯,頗有上古文字之風,只是張榜封神,真的能夠,改變這個人世間嗎”
天上的仙人,垂釣著人世間的氣運,只憑借著個人好惡,便要掀起一場場的腥風血雨。
所以那個時候,他帶領著弟子,不斷的周游列國,而列國尊他,敬他,卻又不用他。
他是個讀書人,一個期盼著,這個人世間,能夠好起來的讀書人。
但是,八百年了,這個人世間,非但沒有好起來,反而越發的混亂了。
世風日下,道德不存,仁義缺失,禮樂崩壞
那顆千年古樹之下,陳玄目光從容,雙眼微睜,淡然說道“封神榜,改變不了,這個人世間。”
“世人皆說,那煉獄苦,可煉獄再怎么苦,也苦不過人世間。”
“如果,封神榜,真的能夠讓人世間變好,封神榜早就,來到了此方天地之內。”
“封神榜,只是為了讓人世間的眾生,知曉何為舉頭三尺有神靈。”
“吾以天律,制衡神靈,而神靈懲惡揚善,天地間矣”
如果,人世間的人們,希望封神榜可以,讓人世間變得美好。
那同,那些高喊著,需要青天大老爺的那些普通百姓,又有何異同呢
當今之世,實為古今之大變,他替這方天地,選擇了神治天地
而他則以,封神榜制衡神靈,以太上八景的名義。
人的欲望無窮大,又只有匆匆百年,自然都是想得,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的事情。
神靈則是大有不同,既是長生身,也是一種詛咒。
一種,自己跳進去了,再也出不來的詛咒,從修行的角度來看,這是等價交換。
神靈擁有的不是修為,而是權柄,天地賦與的權柄。
而衡量這權柄的力量,則是來自于,天地眾生。
神靈可以制衡,而人心的貪婪,難以制衡,所以他替此方天地,選擇神治。
他不知道,這么選擇,對于這方天地而言,究竟是好還是壞,但是他選擇了,這么去選擇,這就足夠了。
張扶搖行至,那顆千年古樹近前坐下后,言道“仁義禮智信,昔年領三千弟子,周游列國,那時候的人世間,還相當的淳樸,不像是現在這個人世間。”
“可神靈者,掌控莫大的神通,神靈失去了制衡,豈非是天地之災劫”
“昔年的儒家,今日的儒教,救不了這個人世間。”
“可,封神榜,就真的能夠,救得了這個人世間嗎”
他很清楚,八百年前,列國伐交頻頻,強則強,弱則亡。
是故,皆要強國,而橫掃天下,遂而歸于一統。
待,天下一統后,儒家方才興起,為治世之顯學,可八百年過去,他的道理,他的經義,已然被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