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遵命者罔不摧敵,違機者罔不鈍駑”
皇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真是天才呀天才
最后明珠又說,此次勝利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我朝圣主與旁人不同,于戰時竟能克制己心,招撫得當。
贊頌玄燁戰時,既能及時拉攏那些尚未公開表示支持吳三桂的漢族將官,又能用恰當的政策招撫叛將,把大部分背離朝廷的人重新拉回朝廷一方來。
明珠“圣上能始終稟公心而不移,才是此次制勝之法寶啊”
索額圖心里翻了個大白眼合著你同意的事兒就成法寶了,那當初不同意的人成什么了
群臣“”
哎,話都讓他一個人說完了,我們說點兒啥呢
怪不得人家才是明相呢
剩下的人只能跟著附和明珠的話。
也有腦子機靈的,頌圣比不過人家,那我直接上疏請加尊號吧
玄燁“”
明珠的話聽起來是舒服,有些話也不能算錯,玄燁這幾年確實辛苦。
但吹得太過了他心里就不爽了。
實在是三藩這場仗和以前那些小事不一樣
玄燁根本不認為這場戰爭的勝利可以稱為他的功績。
說句實話,最后弄成這樣,玄燁心里很懊悔當初年輕氣盛,不會用更好的方法處理問題。
所以對于這些溢美頌圣的話,玄燁通通都給打了回去。
他不想藏著掖著,用勝利的結果來掩飾這場戰爭的慘痛。
仗是打贏了,但那不代表朝廷和國家贏了,相反,他們付出了巨大且沉重的代價。
所以不管是朝廷還是他,都應該好好地審視反省。
玄燁直接明了地給這場戰爭定了性“此次能夠平定三藩,實是朝廷僥幸,若說成是摧枯拉朽得來的成功,辭過其實,以后都不必再提了”
國家成了這副樣子,滿目瘡痍,還在這兒歌功頌德,真是可笑
玄燁不希望朝堂臣屬,包括他自己,被這場勝利沖昏頭腦,所以他給出的態度明確且嚴肅“吳三桂此次背叛圣恩,造反作亂,荼毒生靈,皆是朕德薄,不能綏撫之故。”
當初主張撤藩的是他,太皇太后和眾多臣子也都曾勸他不能草率,是他年輕氣盛,覺得撤亦反,不撤亦反,力主撤藩。
所以現在造成這樣的后果,他也沒理由怨怪當初支持他撤藩的明珠等人,這個鍋他自己扛了。
后世青史,自有評說。
至于群臣的頌圣,雖然是例行公事,但此風卻不可漲。
玄燁直言道“八年戰亂,你我君臣之間,全無功績可言以后加尊號一事,都不必再提朕也不是在這兒與你們粉飾推脫,就是朕的實話,以后這等折子,都別再往御前遞了”
玄燁口氣有些不妙,群臣噤若寒蟬。
把這股歪風邪氣打下去后,剩下的就該辦正事了。
首要的自然是重懲叛賊。
玄燁對于吳三桂可謂是恨之入骨,堪稱他此生最恨的敵人之一。
玄燁下令將其剖棺戮尸,付之一炬,骨灰分發各地,以警告眾人,其子孫也被斬殺殆盡。
吳世璠的首級到京后,交刑部懸掛于城門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