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玄燁幾番權衡之后,最終還是接納了數十萬喀爾喀蒙古部眾,將他們妥善安置在漠南蒙古北部,并給予賑濟。
玄燁“兩害相權取其輕。噶爾丹狼子野心,朕便是不接受土謝圖部的歸附,他早晚也會尋到借口東進南下。反而接受土謝圖部,或許能抑制其勢力增長。”
若只是如此還罷了,沈菡之所以對這件事印象深刻,一說就能想起來,是因為噶爾丹突襲喀爾喀一事,對大清,甚至對整個中華歷史,帶來的影響都不止如此。
此事直接導致了索額圖等人在簽訂尼布楚條約時,在國土上作出了重大讓步。
現代人,對國土二字的敏感度是與生俱來的。
沈菡當時知道玄燁的決定后十分震驚“為什么要讓咱們明明贏了”
玄燁的面色同樣很差“朕又何嘗想如此,可噶爾丹如今與俄羅斯互相勾結,俄羅斯正在暗地里支持噶爾丹以武力東進,吞并喀爾喀蒙古。朕斷不能容此事發生”
沈菡聽他解釋完,才明白了其中的復雜之處。
清廷、準噶爾部、漠北喀爾喀蒙古和俄羅斯四方之間,關系錯綜復雜,利益矛盾糾葛甚多。
玄燁“噶爾丹此時出兵,正是看準了咱們正在東北和俄羅斯對峙,無暇顧忌漠西和漠北,所以才聯絡俄方,想要打破平衡,趁機鯨吞喀爾喀蒙古。而俄羅斯之前就與土謝圖汗不睦,現又趕上條約談判,必定是早有預謀,想唆使噶爾丹行此計劃,意圖與厄魯特蒙古建立聯盟。”
所以雙方你來我往,一拍即合,一下子就把剛和俄羅斯打完仗,正在劃定疆界的大清架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中。
若是真的讓噶爾丹和俄國聯合到一起,攻占了喀爾喀,整個國家的安全將面臨嚴重威脅,危機無法估量。
玄燁知道沈菡是在為喪失國土而心痛,他又何嘗不恨“其實使團出發前,朕對索額圖說過,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河一溪,皆我大清所屬之地,不可有半點兒棄于俄羅斯。”
可誰知使團行至半路,正撞上喀爾喀大戰。
道路中阻,一行人不得不折返,之后被迫改到尼布楚進行談判。
玄燁也是直到戰事爆發,才意識到俄羅斯和噶爾丹之間的陰謀,以及事態的危急。
幾經權衡后,最終玄燁不得不指示索額圖“若是俄方始終懇求尼布楚,可以額爾古納河為界”
為了整個北境甚至國家的安危,玄燁必須立刻、馬上與俄方達成一致。
一方面是要迅速平定東北,好集中精力對付西邊的噶爾丹。
另一方面也是必須立刻斬斷雙方的聯合趨勢,絕不能讓二者合流。
所以玄燁最終放棄了尼布楚等大片領土,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及外興安嶺為界,劃定了中俄邊界。
果然,俄方在得到實際利益,又收到玄燁警告和條約約束后,在之后噶爾丹東侵時只給予了口頭支持,態度趨于冷淡。
而朝廷則借此爭取到了主動,在排除俄國的干擾后,終于能集中精力對付噶爾丹。
沈菡聽完后也不知該說什么。
玄燁身為這個國家的皇帝,還是一個一直在致力于維護國家統一的皇帝,損失掉國土,他比誰都難受。
但局勢如此,正如玄燁所說大局為重。
在這種情況下,以康熙皇帝的智慧,他所做出的決策,已經是當時的最優解了。
噶爾丹彼時實力不足,雖進犯喀爾喀,但并不敢真的與清軍發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