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菡回憶了一下“記得,是不是發明了子母炮那個火器專家”
沈菡前幾年和玄燁一起北巡,見到了朝廷自己鑄造的輕型火炮,心里又震驚又疑惑,不明白既然有這種技術,為什么清朝后來會落到那種地步。
后來有一天玄燁很高興地跟沈菡說,朝廷又造出了一種新型火炮,不但威力強大,且重量相對較輕便于攜帶。
玄燁“此炮可在炮彈內部裝填子彈,發射之時炮彈碎裂,子彈從天而降,銳不可當,朕給取名叫子母炮。”1
沈菡當然很感興趣,連忙問是誰做的“是南懷仁先生嗎”
玄燁搖頭“不是,是一個叫戴梓的翰林,在火器一道上頗有才干。”
戴梓這個名字沈菡有點兒印象,好像曾經聽說過,但具體事跡不太記得了。
不過能在這種理論和條件都匱乏的條件下想出這種新火炮,這是個人才啊
現在國內的理論可謂一片空白,能出一個本土的火器人才是多么難得,絕對不能輕視放過
沈菡幾乎是本能地幫他說好話“這樣的人才難得,以前我一直只聽說南懷仁在幫著咱們造炮,原來咱們自己人也是能造的我覺得火炮這樣重要的技術,不能一味只依賴外國人,萬一哪天南懷仁死了,再也沒有別的傳教士能幫忙改進火炮怎么辦或者萬一將來有更難對付,火器技術比大清還好的敵人出現呢所以還是應該多培養自己人,有備無患嘛”
玄燁當時笑道“咱們的火炮現在已經是極好的了,蒙古和沙俄那邊都跟咱們沒法比。”
周邊的其他國家就更不行了,還處在冷兵器的時代,根本不俱威脅。
沈菡話音一噎,心里有些著急,東南亞現在當然沒法比,但西方不是啊
偏偏沈菡又不能直說,我知道咱們就是落后,將來落后就要挨打
沈菡有些猶豫,但終究還是不想放棄這個難得的話題引子,最后憋了半天,突然靈光一閃,換了個角度“這個我只是一個小女子,許是見識不足。但我總覺得,在火炮這件事上,一直是南懷仁這個外國人在教我們,幫著我們改進,而不是我們的人在教外國人。南懷仁只是外國派過來的一個傳教士,卻懂得這么多知識,遠勝朝中諸多重臣。況且他忠于的是自己的國家,卻不怕將這樣機密的技術教給我們。這是不是說明,在他的國家,還有著比這先進數倍的火炮技術,即便他教給我們一些,我們也仍然落后于他的國家數倍”
玄燁握著圖紙的手微微一頓,看向沈菡的神情有些莫測,沈菡摸不透他心里的想法和情緒,難免有點兒緊張。
不過她篤定玄燁猜不到穿越這等奇葩事兒,自己現在的身份又是根正苗紅的滿人,所以還是硬著頭皮把話說完了“要真是如此,我覺得咱們不可不防,培養自己的火器專家還是很重要的。”
沈菡別的不懂,但政治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當年背的滾瓜亂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人才儲備是最重要的
雖然這個戴梓,聽名字應該是個漢人,但說實話,沈菡覺得這人既然能將技術交給朝廷,說明本心里他對大清還是忠誠的。
玄燁縱然防漢甚于防洋,但有些事情還是應該區別對待,不該一刀切。
不過這些她不敢說。
玄燁“”
有些意外啊懂得還挺多。
西洋那邊的消息一向是最高機密,玄燁對此控制的極其嚴密,除了幾位皇子學習西洋知識知道一些,其他人了解的極少,沒想到她竟能猜出兩分。
沈菡熱血上頭說出這番有些出格的言論,結果說完就看到了玄燁帶著一點兒打量的神情“”
完了,沖動了好后悔
她看著玄燁的臉色,心里升起忐忑,連忙又往回找補了一句“那什么,我就是胡說的,要是說錯了”也別不當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