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四日,吳三桂火速行軍至新安。
一路上吳軍盡棄火炮、輜重。
更有高達五六千人的西營降兵逃散。
在一系列的打擊下,這支曾經高達十一萬人的吳軍主力。
此時哪怕吸納了部分大順降兵,握著吳三桂手中也已經不足五萬人。
為了遲滯駕前軍。
吳三桂又不得不命馬唯興帶兵五千,鎮守新安。
第二天,吳軍繼續西撤,途中又有大批兵將逃散。
而此時此刻,楊嗣龍帶來的騎兵已經抵達新安。
眼見城中有吳軍駐守,楊嗣龍迅速繞過新安繼續西行。
馬唯興見狀派出兵馬出戰。
然而他麾下的兵馬根本不愿打,一經接觸便一哄而散。
馬唯興也只能長嘆一聲,收拾殘兵繼續固守新安。
十二月初六日,吳三桂帶兵抵達澠池。
經過清點,吳軍還有馬步兵三萬八千余人。
而與此同時,楊嗣龍率領的三千騎兵,途中吸納了兩千余西營兵馬后。
也抵達了澠池城下。
吳三桂見狀,不得不抽調老本兵。
并派遣大將胡守亮出城迎戰,暫時擊退了楊嗣龍。
但是在同一天,楊武帶兵抵達新安。
城中的西營兵產生騷亂,馬唯興見狀不敢在遲疑。
便在新安舉城易幟。
十二月初七日,吳三桂留下三千兵馬交予高承恩統領在澠池斷后。
自己親統三萬余吳軍繼續西行。
同一天,孫可望派陳建統率驃騎鎮打著自己的龍旗只趨澠池。
當看到孫國主的龍旗后。
澠池的西營兵大動,陳建親自來到城下招降。
高承恩和陳建這兩位蜀藩舊人得以重建。
當天下午,澠池城門打開。
高承恩率部易幟。
第二天,陳建率驃騎鎮繼續西行。
在陜州至澠池的大路上追上了吳軍主力。
吳三桂令大將胡守亮統率騎兵出戰。
西營兵戰斗意志低迷,吳軍敗下陣來。
陳建帶兵直沖吳三桂的王旗。
侍衛魯蝦等人拼死護衛,這才得以讓吳三桂脫身。
十二月初九日。
吳三桂收攏殘部抵達陜州。
經過清點后,吳軍此時還剩下兵馬八千余人。
其余的數萬兵馬皆散落不見。
“孤從軍二十余年,從未有過今日之敗”
陜州城內,吳三桂嚎啕大哭,整個人都生出了絕望之心。
第二天,吳三桂率領最后的八千余吳軍,在裹挾了陜州守軍后。
經過靈寶,于十二月十二日抵達潼關。
此時此刻,這支曾經高達十萬以上的吳軍主力,現在只剩下了最后的七千人。
第二天,駕前軍的騎兵部隊抵達潼關城下。
而在這支騎兵部隊背后,超過二十萬以上的大軍。
正在朝著潼關滾滾而來。
除此之外,張勝已經殺到了渭水,正在咸陽和夏國相對峙。
張虎在雀蛇谷擊殺了吳國貴后,統率數萬兵馬已經拿下平陽。
正在逼近黃河。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