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不同的地方在于,魏廣德這次是走在眾進士的第一排左側首位,考場的位置也被排在第一,這都是殿試成績排的。
好吧,這對于魏廣德來說,還是第一次,平生第一次以優等生身份參加考試,一種很新奇的體驗。
即便是魏廣德的前生,他也就是中下層的學渣,幾時有過這樣的待遇。
坐好位置的魏廣德,看著這次據說是翰林院在咨詢了嚴嵩和徐階兩位閣臣意見后出的題目,很簡單就兩道,一篇策論一篇詩詞。
其實對于翰林院來說,一次考試所作對他們來說并沒有多大參考意義,他們選拔庶吉士參考更多的其實是那十五篇文章,一篇佳作或許可以是靈感爆發妙手而得,他們更看重的是進士們正常時間的水平。
策論,顯然是出自內閣之手,以現今當下各省天災不斷導致底層百姓苦不堪言,實際上這段時日因為此出現的小規模暴動層出不窮,內閣自然是想詢問有何解決辦法。
對于這個,魏廣德倒是有些體會的,當初他周游江西各府縣看到的,聽到的可真不少。
江西,在大明帝國疆域里來說還算是富裕的地方,底層百姓都因為旱災可不堪言,就算朝廷免了國稅,可地方上的攤牌卻是沒有減少,結果就是大量的百姓只能去地主士紳家中借錢,一是為緩解暫時的經濟壓力,二是為后面的耕作采購生產物資。
而代價自然就是他們僅有的田地房產作為抵押,一旦還不起借款,他們就會淪落為失地之民,徹底墜入深淵。
魏廣德對此的應對,其實并沒有超脫古人的智慧,他選擇了王安石的青苗法來應對,由官府給農民貸款、貸糧,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從而限制了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
好吧,對策是好對策,可是對于窮得叮當響的大明朝廷來說,其實根本不可能實行。
當然,這樣的論述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還是提出整頓吏治,地方不靖多與貪官污吏和地方豪紳有關,整頓吏治至少能治標。
要想治本,好吧,后世似乎也沒多好的辦法,除非征商稅,把賦役大頭從田地轉移到場礦,收有錢人的稅。
可魏廣德能提嗎
不能。
至少現在不能。
沒啥出彩的地方,其實魏廣德有一些別的想法,可還是沒敢寫出來,到不是說有傷天和,主要還是操作性比較差,還不如整頓吏治簡單成本更低。
魏廣德也就是只能這么寫,內閣大員們都找不到好辦法,你還指望一幫愣頭青想出什么建設性意見來嗎
至于不限題材的詩詞,魏廣德想了半天也沒個想法,習慣了被人出題,自己應對,現在一篇不限題材的詩詞,反而把魏廣德難倒了,還是缺乏底蘊惹的禍。
坐了好一會兒,魏廣德想起前些日子送方式亢思謙的事兒,長亭古道,杯酒別恩師。
亢思謙看到他們來相送也是很高興,對每一個他點的進士都有叮囑。
到魏廣德的時候,亢思謙很是直接說了,其實和當初鄉試房師說的差不多,還要多讀書,點他不是因為文才好,而是策論不錯,入了他的心,希望他能為國為民出力,成為朝廷的能臣干吏。
這時代的官員標準,貌似就兩條,要么才華橫溢,要么就是能辦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