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自進入翰林院后,也查過這些年山西商人經營環境的變化,畢竟“晉商八大家”還是很有名氣的。
他們走私戰略物資給建州女真,而交易的雙方,一邊是通過各種關系拿到在大明都緊俏的商品,而另一邊則不斷屠殺、搶掠漢人的金銀用于和晉商交易。
說晉商是“漢奸”,其實真沒冤枉他們。
只是現在的晉商,難道已經開始和蒙古人開始走私交易了嗎
之前魏廣德可是沒發現太多異常。
確實,現在晉商的經商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是事實。
大明建國之初實施“納糧開中法”,通過向邊鎮運送糧食獲得鹽引,并以此銷售食鹽獲利,這對于晉商來說自然可以說非常賺錢。
他們招募大量人手在邊境種地,收購糧食用于換取鹽引。
雖然在弘治五年時任戶部尚書葉琪上奏了“納銀開中法”,并被朝堂通過,這讓山西商人的利益嚴重受損。
內地商人不用在千里迢迢運送糧食去邊關就能弄到鹽引,這讓以前壟斷大部分鹽引的晉商非常不滿,他們以前控制邊地的大量土地此時失去了價值,因為不能為他們鹽引了。
新的鹽法實行之后不久,商屯就不復存在,而此時的明廷早已不是明初時候的朝廷,上下開始腐敗起來,有不少重臣豪門也開始染指原本應為邊軍購買物資的銀兩了。
即便是這些銀兩換成的糧食,但是真正能進晉商口袋的銀子還是變少了。
其實魏廣德在翰林院的藏書樓也看到最近幾十年,山西地方官員也有人上奏有不法商人開始向關外倒騰物資的奏報,但是數量并不多,當時魏廣德自然沒有重視。
走私,那是杜絕不了的。
只是,這次俺答部的詭異動作,讓他不覺有點心生警惕。
記得后世介紹晉商發家史的時候就有提到,晉商一次因為籌集的物資過多,不好直接送出關和建州女真進行交易,建州直接發兵掃蕩草原,順道騷擾了大明的邊墻,接走那批物資。
晉商直接就在戰場和女真人進行了交易,實在讓人難以想象。
魏廣德有了這個猜測,自然眼睛就盯向了地圖左下角,懷來衛,旁邊還有個鎮邊城,然后就是一條官道直通山西,到達蔚州。
在山西和直隸交界的地方,有個涿鹿山,山下還有個美峪守御千戶所。
但是旋即,魏廣德就想到,韃子偵騎出沒的區域南邊只到達懷來,或許是在防備來自大同的援軍。
如果自己之前的猜測正確的話,那么走私商人應該也把財貨送到懷來以北的區域。
到現在,魏廣德依舊不認為俺答汗還會選擇攻打延慶,威脅北京城。
翁溥似乎也有所動搖了,不再那么堅持認為俺答汗選擇的目標是京城。
“大人,你說,會不會之前有人把一些俺答汗感興趣的東西送到延慶州附近”
魏廣德只是試探著說了一句,后話他都想好了,反正自己在翰林院的時候確實查過以前江西地方官的奏報,其中有關于上疏報告山西有不法商人賄賂邊鎮衛所,私自出關和蒙古人交易茶、鐵等限制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