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落下的瞬間,明軍前排的騎兵齊齊動手,他們一手持著棍子,另一手從馬鞍上取下一個細小管子,放到嘴邊用力一吹,一朵小小的火焰燃起,隨后移動到棍子后面。
“砰砰砰砰”
明軍前排和兩側的標營騎兵手中的棍子瞬間發出爆炸聲,棍頭火光一閃,隨后就看見這些騎兵把手里的火折子用牙咬住,空手快速在棍子后面一陣搗鼓,僅僅幾息間,他們又取下火折子,再次伸向棍子的后端。
“砰砰砰砰”
又是一陣銃響發出,此時之前還整隊嚴密的韃子騎兵前排已經紛紛倒下一大片,有馬匹受傷,開始不受騎士控制嘶叫奔跑起來。
之前還一副洋洋得意,絲毫不把明軍看在眼里的王庭衛隊這邊出現了混亂,此時還騎在馬上的韃子都有些驚恐的看著明軍手里的棍子,他們還在不時的發出銃響。
那是明軍的新式火銃嗎
韃子和明軍常年在邊境交戰,對于明軍使用的各種火炮和鳥銃自然熟悉,特別是這些年大量出現在明朝邊軍中的那種能夠快速發射的小炮,更是記憶猶新。
韃子不愿意攻城的主要原因,其實也是對明軍火器的忌憚。
一旦攻城,明軍城頭的火器就不斷的響起,他們要冒著槍林彈雨往前沖,傷亡自然不會小。
只是在野戰中嘛,這些武器的發射頻率始終不如弓箭,也就是那種小炮快速點,但是只要繞開炮口散開隊形,也是能打的。
可是在現在這個環境中,隊形能散開嗎
就在韃子驚魂未定中,“嗚嗚”的號角聲響起,這是進攻的信號。
沖上去,這些明軍騎兵就不能再用那根棍子傷害到他們了。
這是所有韃子騎兵的心里話,之前還想貓戲老鼠,現在不用留手了。
只是在他們展開沖上去之時,明軍中心的騎兵已經散開,快速移動到兩側,他們手中的棍子對著兩側聚集的蒙古騎兵繼續噴射出新一輪的彈雨,而馬芳已經帶領著自己的三百名家丁,千余名幸存下來的明軍騎兵快速沿著中間的通道沖向了俺答汗的大帳,和大帳前的護衛展開激戰。
雙方對峙的距離并不遠,想要靠馬力沖過去是徒勞的。
此時明軍騎兵和韃子護衛之間幾乎就是在馬上互相劈砍,以命相搏。
對于這里的明軍來說,只有殺掉身前的敵人,把戰線推進到俺答汗大帳前,抓住或者殺掉俺答汗,戰斗才會停止,他們也才能活命。
而韃子騎兵自然不會讓他們如愿,甚至還要殺光他們這些膽小的明人,居然敢來襲擊他們。
如同步卒對線一樣,此時在廣場上,明軍和蒙古軍碰撞在一起,前面的戰士不斷揮舞手中的武器,馬刀和彎刀在半空中碰撞,發出刺耳的聲響。
而他們身后的騎兵則用長兵器往前捅刺,在后面的騎兵已經沒法上手,只能拿出弓箭向對方后面拋射,可不敢平射,這樣激烈的戰局中,也只有盡量打擊敵人后面的人。
不斷有雙方戰士受傷落馬,他們甚至都來不及被戰友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