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看來,明軍的攻勢怕是已經被韃子瓦解了,所以他們才能抽出手來支援俺答汗這邊。
既然明軍主力已經撤出戰斗,他馬芳也沒必要讓剩余的弟兄們陪他上路。
馬芳已經預料到這次回去,等待他的將會是什么。
朝廷可不會考慮你是不是全力戰斗了,他們只看結果。
你的計劃失敗了,損兵折將,自然你就要付出代價。
只是他沒有后悔,后悔提出這個計劃,后悔率部突襲。
他只有遺憾,遺憾沒能抓住或者殺掉阿勒坦。
他不會忘記當初他是怎么被韃子搙走的,在蒙古的漢人又是過的什么樣的生活。
這也是他當初為什么已經到了阿勒坦身邊,過上比其他漢人都要好的生活,但是依然找機會逃回大明的原因。
他要復仇,為那些被虐殺而死的明人復仇。
阿勒坦在身邊一直留下近千人的王庭衛隊,馬芳知道他這次是沒希望了,只能率部沖出去,盡可能讓更多人活下去。
馬芳繼續率部在俺答汗大營中來回沖撞,尋找著機會。
此時四面都是帶著馬隊圍堵,實在是看不到機會。
逐漸的,馬芳有點絕望了,他覺得有點對不住身后的弟兄們了。
阿勒坦身邊有重兵重重保護,而他已經錯失了逃出去的機會。
到現在,他似乎也只剩下最后一條路可以走了,那就是死戰,最后打出大明軍人的血氣,燃放最后的光彩。
雖然朝廷可能看不到他們全體盡忠,但是他們為天下漢人而戰,死也瞑目了。
就在馬芳尋找戰機,打算給韃子一次教訓,讓他們知道大明的軍將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也是有血性的,因為他知道不可能會有人來救他們。
明軍主力已經潰敗了,劉環部也敗退了,他們就是孤軍。
連續兩次調轉方向,避開韃子主力部隊,從敵人兵力薄弱處再次殺出,身后的明軍也已經掉到不到千人。
就是從突襲到現在,大約一個時辰的時間,他們已經傷亡大半,就算身后跟著的人,大多也是帶傷,戰馬的馬力也已經快要耗盡。
馬芳知道,自己已經沒有時間繼續尋找機會了。
此時,遠處營門方向,十余匹戰馬飛奔入營,馬上之人沒有管營中的慘狀,而是徑直向著大汗營帳奔去。
就是那里,不管他們是什么人,阿勒坦應該就在那里。
再次跳出包圍圈的馬芳終于下定了決心,撥轉馬頭,這次他要突擊的方向選擇了俺答汗大營的中心,他要再次沖擊阿勒坦大帳,就算是死,也要死在沖鋒的路上。
此時,跟在馬芳身后的眾將從主將前進的方向上也大致判斷出了他的意圖,這是要選擇玉石俱焚。
只是,并沒有人膽怯。
實際上,仗打到這個份上,他們已經沒有辦法回頭了。
出路完全被封死,也不可能有援軍趕來。
明軍是什么德性,沒有比他們這些邊鎮軍卒更了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