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和陳矩聊了半天,就發現這人還挺忠厚老實的,和他印象里太監都應該是尖酸刻薄,陰狠狡詐的形象完全不同。
和他聊的這一會兒,魏廣德就把他干爹高忠的過往經歷了解清楚了。
高忠之前也曾經輝煌過,別看現在還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可以前人家可是掌印太監。
在陳矩的聊天中,說起他干爹以前的歷史,貌似還是很自豪的。
高忠是在正德朝入的宮,發跡卻是在嘉靖朝。
在嘉靖皇帝到北京登基以后,高忠就被選派到嘉靖皇帝身邊成為近侍,并由此開始飛黃騰達。
在嘉靖二年賜冠帽,三年遷御馬監右監丞,到了嘉靖六年升至御馬監太監,得賜蟒袍,由此可見嘉靖皇帝對他的信任,直接把皇宮武裝力量御馬監交到他的手里。
嘉靖十一年改內官監太監掌監事,因為嘉靖皇帝是以旁支繼嗣,開始還不敢大肆享樂,直到皇位鞏固后,才開始修建宮殿,而高忠就是負責人。
營造過程中,高忠也是做得很好,不時受到嘉靖皇帝的表揚。
嘉靖初期,嘉靖皇帝對蔭官授爵的行為一度裁革,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他也開始大肆封賞這些對他有功之人,高忠因此受到的封賞不斷。
高忠身居內官監太監之職,因修建殿宇等工程,曾四次使弟侄等親人得以蔭官授爵,是他成為嘉靖二十多年皇帝生涯中封賞最多的宦官,超過黃錦等人。
而這個時候他再次被嘉靖皇帝重用,加命提督十二團營,兼掌御馬監印及提督勇士四衛營。
明朝皇宮三個要害部門,司禮監、東廠、御馬監,嘉靖皇帝直接把武裝力量全部轉交給高忠,可謂盛極一時。
只是,一切在嘉靖二十九年庚戊之變后沒有了。
嚴格說,京營在當時的表現確實和三十年前正德朝時期有云泥之別,但是問題的關鍵并不在掌兵之人手中,而是因為嘉靖皇帝當年改動了正德皇帝留下的挑選規則,致使京營戰力再次下降,急速衰敗。
不過,黑鍋最后還是要有人來背的,高忠就背起這口黑鍋,從御馬監掌印太監位置上下來,到了司禮監擔任秉筆太監。
在當時的司禮監內有秉筆太監三人,高忠擔任僉押管事,可以說就是秉筆太監第一人。
當然,司禮監不是他說了算,因為上面還有黃錦,他才是掌印太監,一切批紅都要掌印太監點頭,他們秉筆太監的職責就是按照皇帝的意愿在奏疏上簽押。
從掌印到秉筆,這也算是高忠栽了一個大跟頭,從御馬監老大變成司禮監老二。
魏廣德這會兒想到的卻是高忠,還有跟前的這個內侍陳矩。
原來看古裝劇,貌似朝廷的外臣都要結交幾個內侍,有的時候才好幫忙通風報信,讓他知道皇帝對一些人,一些事兒的態度。
陳矩這人老實,估計帶他的師傅也應該差不多才對。
高忠,在嘉靖皇帝登基后看來,一直都是備受信任的。
至于栽跟頭,這個只能說時也命也,就算到現在,貌似嘉靖皇帝對他還是不錯的。
秉筆太監,其實在魏廣德看明朝劇的時候也大概明白是怎么個做法。
嘉靖皇帝往御座上一坐,黃錦或者其他太監就在一邊念奏折,皇帝敲磬,代表同意和駁回,不敲就是留中,這些就是秉筆太監在奏疏上批紅,最后奏疏批完由黃錦用印蓋章,該發回的發回,留中的留中。
皇帝身邊人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