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殿里就恢復了往日的場景,小太監開始宣讀奏章和票擬,嘉靖皇帝敲磬作出回應,高忠就跪坐在矮幾后批紅。
一份份奏章被處理,近一個時辰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看到小太監手上已經沒有了奏章,但是旁邊案幾上還有幾大摞未讀奏疏,嘉靖皇帝知道,那些都是彈劾徽王的。
“去查過了嗎”
嘉靖皇帝活動一下身體,找了個舒服的姿勢靠在龍椅上問道。
“查過了,當時東廠在場的兩個番子也找到了,確認了此事無誤。”
黃錦這時候上前一步,躬身對嘉靖皇帝說道。
“這種事兒你們東廠也不接”
嘉靖皇帝隨口說道。
“陛下,東廠只偵稽京內的事兒,徽王那是在鈞州,只有錦衣衛才可以”
黃錦有些委屈的說道。
實際上東廠在他的治下,按照嘉靖皇帝的喜好,只要不涉及重大案子,大多數時候東廠都只是在一邊看,默默記錄下來,而不會采取行動。
更多的事兒,其實都是陸炳控制的錦衣衛在做。
這也是他和陸炳之間的一種默契,畢竟都是從安陸走出來的人。
所以,近些年來,東廠在京里給人的存在感很低。
“其他的呢這兩天那些上奏章的大臣們又是怎么回事兒。”
嘉靖皇帝繼續問道。
“河南籍大臣之間有聯系,商量著一起彈劾徽王,不少人對徽王所行之事是有了解的,只是沒有上書彈劾,現在看到翰林院的清流和那幫新科進士跟著魏廣德上奏疏彈劾徽王,也想著跟著上書彈劾,其他的暫時沒有發現有異常。”
黃錦小心的回答嘉靖皇帝的問話,現在是個敏感時期,嘉靖皇帝對大臣們的信任已經降到歷史低點,這幾日連嚴嵩都不曾召見。
“今天都是什么人上的奏章”
嘉靖皇帝這個時候忽然看向高忠問道,屋子里清楚奏章內容的也就是高忠了,送到這里來的必然都是他看過的。
“今天都察院、禮部、刑部都有人上書,科道也有許多。”
高忠急忙回答皇帝的問話,絲毫不敢耽擱。
“呵呵,都是老狐貍啊,等別人上的差不多了才跟著上書,哈哈,都是朕的好臣子。”
嘉靖皇帝臉色忽然浮現出笑容,只是這笑容落在黃錦、高忠眼里心底就是不由得一顫。
“回頭把上書的大臣名單都整理出來,朕要看看都是些什么人。”
嘉靖皇帝對高忠吩咐道。
“是,陛下,新科進士還在觀政,是否也要整理一份出來”
新科進士除了一甲和魏廣德外,都還沒有授職,倒是刑部那一批近期可能會有人被授職外放,所以高忠想確認一下,畢竟這批進士里有二十多人跟著上了彈劾奏章的,在皇帝心里他們算不算大臣
“單獨列出來吧,找吏部要授官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