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魏廣德這么說,徐邦瑞微微蹙眉但是卻沒有反對,而是轉頭看向閣樓說道“也好,我們就在這園子里轉轉,那邊就是習儀亭,國朝開國之初,所有覲見皇帝的臣子都要在那里學習見駕禮儀,里面還有不少禮部衙門留下的東西。”
徐邦瑞指著飛霞閣后門那邊給魏廣德解釋道,表示自己其實是想讓魏廣德去那邊休息的。
徐邦瑞故意拖延著進飛霞閣的時間,似乎是在為里面的人離開騰出空間,雖然錯失了一次婚前見媳婦兒的機會,不過魏廣德也不覺得有多可惜。
之前朝樓上瞄的一眼,他已經注意到那群女子中前面兩人的樣貌,都還不錯,只是其中一人顯得更加成熟穩重一些,而且頭上發鬢也是顯示高貴典雅的高髻樣式,其上插著金珠玉釵等華麗的飾品。
這個是已經出嫁了的,魏廣德在心里默默想到。
明朝女子頭式繼承宋朝的樣式,多以“挽鬢”和“高鬢”為主,還有“挑心髻”和“墮馬髻”等。
不過這都是針對出嫁女子的樣式,也是入了大明律法之中的。
挽髻”是民間的一種習俗,亦稱為上頭,其發型如盤狀,可以在其發鬢上帶一些好看的發飾,突出女性的美,雖是一種習俗,也體現了女性在明代的地位。
“高髻”在盤發技藝中是屬于比較復雜的,自帶一種奢華風范,盛行于宮廷之中,在贈李司空妓中提到“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至于其他的發飾也是經典,沿襲了漢族文化,體現明代獨有的審美價值。
而這女子旁邊的一位發飾卻很簡單,梳打扒角,也就是頭發分梳兩邊,在頭上左右束成八字角模樣。
梳雙髻,在后世其實也有人這么梳頭,因為看上去頭型像個“丫”字,大家都會笑著喊一聲丫頭。
不過在大明朝,只有未及笄、未出閣的女子才這么梳頭,她們是不能盤發的。
因為距離的關系,魏廣德那一瞥也只是看出大概輪廓,算是五官端正,想要過去近點看,結果被徐邦瑞一直拖延著過不去,也沒什么辦法了。
等他們一行人走進飛霞閣的時候,閣中已經人去樓空,只留下空氣中隱約飄散著的一陣清香。
魏廣德也不覺得失望,這樣其實才是規矩,至少是這個時代的的規矩。
他登上閣樓向四處張望,果然看到在他們來時的路上,一行人正在匆匆而行。
別的人,魏廣德自然不怎么關心,他只盯著那個頭頂雙髻的女子的身影。
之前被閣樓擋住了身形,這會兒魏廣德居高臨下到是可以看個仔細。
身材修長,步履輕盈,走起路來鳥鳥娜娜,搖曳生姿,整個人看起來氣質也不錯。
后世存在回頭殺一說,不少背影看上去不錯的女子看到正面就很那啥了,不過因為之前大概照過那一面讓魏廣德相信,這徐邦瑞的妹子長相應該不錯,自己算是賺到了個美女是沒錯的。
下次再見到徐邦瑞的時候,就不能再像現在這么喊哥了,得改喊“妻兄”。
那群人影這會兒早已經出了這個院子,不遠處停著兩輛馬車,似乎還有幾匹馬,走遠了就不看了,就在魏廣德打算轉身下樓的時候,居然意外發現似乎就是那個丫頭居然沒有上馬車,而是直接騎上一匹馬,在其他女子上了馬車后就打馬走前面離開了。
魏廣德也不敢確定騎馬離開的女子是不是那個丫頭了,只是覺得體型姿態很像,可這時代的大家閨秀出入不都是乘坐馬車的嗎
雖然魏廣德不覺得拋頭露面有什么,可是這可是魏國公府家的小姐,自家老爹寫給自己的信里面可是詳細說了找人打聽來的消息,也沒有這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