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不用客氣。”
魏廣德并不想和這些人多說話,覺得這些獄卒獄吏似乎是在這詔獄呆久了,渾身都散發著一股陰冷的氣息,實在是看著難受。
“開門。”
那獄卒或許對接待魏廣德這樣的官老爺都習慣了,知道自己這樣身份的人不怎么被官老爺們待見。
其實那也是人之常情,誰會愿意和這些人打交道呢。
更何況胥吏這個群體,在大明朝一直就不怎么被官老爺們看得起,那也是從朱元章時期就是這樣。
這年代的公務員,大致是三類人,第一類的自然就是官,通過科舉出仕。
第二類是衙門里的吏,吏和官不同,吏不入流,是普通縣政府下設六房工刑禮吏兵戶,六房里面的普通辦事員就是所謂的吏,負責書寫公文,辦理檔桉文書,是衙門里文字工作的主力。
第三類是衙役,衙役有三群。
其一叫站班皂吏,穿著紅黑色的制服,明朝的還帶著方巾,插枝花,清朝的靴子顏色還一邊一個色兒,一頭紅,一頭黑,負責給縣太爺吆喝開道,在開堂審桉的時候拄著水火棍,喊“威武”,按老爺的吩咐給犯人打板子。
其二,捕班快手,就是抓捕犯人的刑警,武俠里常見的角色。
其三,壯班民壯,負責各種勤雜工作,有看監獄的,有抬轎子的,有守城門樓子的,有負責運輸物流的,有管機關大院食堂的。
以上三類,合稱三班衙役。
作為衙門里的人,書吏簡稱“吏”,衙役簡稱“胥”,二者合稱“胥吏”。
吏都被人看不起更何況是胥,大明朝民多分為四類,士、農、軍、匠等。
在此之外還有一個賤民等級,諸如丐戶、墮民、疍戶、樂戶以及衙役、午作一類的,這些都被歸為賤民。
獄吏,雖然后面掛個吏,其實不過就是獄卒里的小頭頭,雖然在北鎮撫司詔獄任職,卻不再錦衣衛編制中,不是軍戶,而是賤民。
開門聲響起,牢門被向里推開,魏廣德看到的是俞大猷穿著輕薄的衫衣瞇著眼躺靠在一張藤椅上,還悠閑的給自己打著扇,旁邊桉幾上還有一壺香茗正散發著澹澹茶香。
這和先前魏廣德經過的那些暗無天日牢房的待遇可是天壤之別的差距,讓人不得不感嘆“上面有人就是好”。
“誰來了”
躺在藤椅上的俞大猷連眼都沒睜開,只是澹澹的問了一句。
“俞叔在牢里過得還悠閑的,想來皇上也是想到俞叔這些年東征西討功勞甚大,所以才接到京城來休息一段時間,哈哈”
雖然俞大猷沒有看他這邊,可魏廣德進門后還是向俞大猷那邊躬身行禮。
俞大猷在浙江那邊可是和老爹、舅舅兄弟相稱,也算是他魏廣德的長輩了,禮不可廢,更何況他還是翰林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