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廣德說話的時候,俞大猷就已經睜開眼睛,看著門口的魏廣德躬身施禮,嘴角一揚,黝黑的臉色掛出一絲笑容來。
“是你小子啊,這是婚假結束回京復職”
“是,勞煩俞叔記掛。”
魏廣德施禮完站直身體看著他笑道。
“到京城后聽說了,你小子回九江成親去了,娶的還是魏國公家的閨女,不錯啊。”
俞大猷躺靠的身體這個時候已經坐直了,雙眼依舊那么有神的盯著魏廣德。
接觸到這目光,魏廣德情不自禁想起當初在野外遇到俞大猷時候,他也是這么盯著他,看得他心里有點發毛,不自覺就感到他是不是又想打劫自己了。
“嘿嘿”
魏廣德干笑兩聲,就從懷里抽出舅舅和老爹給俞大猷寫的信,雙手奉上,嘴里說道“家父和舅舅聽說俞叔蒙冤入獄心急如焚,我這次上京來就寫了這封信讓我帶來,交予俞叔。”
“唉”
俞大猷嘆了口氣,伸手接過魏廣德遞過來的書信就直接拆開看了起來。
很快,兩封書信看完,俞大猷把信折好放回信封里,才情緒低沉的說道“當初他們也說過,我只有的人不適合當官,容易得罪人,能做到指揮已經是祖墳冒青煙了。”
俞大猷這人,打仗是沒有問題的,由他治軍,那是賞罰分明,事必先周,陳師鞠旅,言必盡謀,只是這人并不適合在官場廝混。
實際上俞大猷是適合在戰場上混的,這也是俞大猷自己的認知。
他不會趨炎附勢,不會欺貧凌弱,更不會向上官行賄,因為他和其他武將不同,俞家軍能夠保持強大的戰斗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并不喝兵血,光靠他那點俸祿自然是無錢行賄。
所以,他認為只有憑借自己的本事在戰場上建功,才能讓上司對他刮目相看,畢竟為將者還是需要手下有能打的將官才行,不然怎么打勝仗。
只是他沒想到,就這樣他也有被人弄進牢獄。
其實俞大猷并不笨,并不是迂腐之人,他是懂得變通的。
俞家世襲百戶之職,是明軍中最低級的武官,正六品,年俸120石,維持溫飽沒任何問題,故而家中才有閑錢送他去讀書,俞大猷也不負眾望,在15歲那年即中秀才。
只是以后就沒有繼續上進了,舉人一關不知攔住多少讀書人。
俞父死后,俞大猷進入軍中承襲百戶之職,成為泉州衛的一個百戶官。
明軍規定,無軍功和武舉不能升遷,心高氣傲的俞大猷選擇入京參加武舉會試,榜上題名第五,考中武進士,因此被提升為千戶,守御金門。
說俞大猷文武全才有點過,但是俞大猷確實是當時明軍軍中少有的全才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