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西苑的永壽宮中,戶部尚書賈應春已經把現在面臨的難題講了出來。
戶部可拿出六十萬兩銀錢救助遼東百姓,可現在難題在于漕運不暢。
有糧食,但是別說發運遼東,現在要把糧食送到京城入太倉庫都難,這么解
這就是要解決實務了,不是空洞的說說而已,得拿出解決辦法來。
賈應春說完,殿內陷入安靜。
嘉靖皇帝坐在御座上,面無表情看著御座下的閣臣和部堂,朝廷就是由他們這些人在維持著。
先前因為看過奏疏生起的憐憫之心已經隨著時間逐漸消散,但是遼東的百萬黎民卻依舊是要救的。
要是在他的治下,餓死一鎮百姓,嘉靖皇帝簡直不敢想象后世史書會怎么寫他。
求長生,求了這么些年,他其實在心里已經有些明悟了,只是,他還在堅持。
嘉靖皇帝不發聲,會議自然就只能是嚴嵩來主持。
現在的情況很明顯,戶部可以撥銀賑災,但是漕運卻成了最大的障礙,怎么解決運輸問題反而成了亟需解決的大麻煩。
“各位同僚,遼東災情如火如荼,我就不多說,現在賈大人已經把難題拋出來了,怎么解決南糧北運問題,大家都說說吧。”
嚴嵩蒼老的聲音說道。
眾人都不是笨蛋,賈應春說了那么多,其實就剩下一個可以解決的辦法沒有說,但是這個辦法又是自永樂中后期就被放棄的國策。
之后歷代雖多有人提及,但是皆未被通過,這怎么說
事急從權
沒人愿意開這個頭,干脆保持沉默得了。
賈應春看到這樣的情況眉頭未皺,進入永壽宮的時候他就想好了,現在貌似就是提出開海運的好時機,而且連海道都有現成的,那就是山東和遼東之間的通道登來海道。
下面所有的神情全部都落在高高在上的嘉靖皇帝眼中,賈應春皺眉的表情自然透露出他其實是有辦法的,只是不知道該不該說。
嘉靖皇帝在座,朝臣們私下里開會討論的那種暢所欲言自然不存在,沒人愿意多說廢話,在皇帝面前失分。
他們位置穩不穩當,全在皇帝一念之間。
“宕”
一聲沉悶的銅磬聲傳來,所有人都肅然而敬。
“賈司徒,還是你說說吧,你主管戶部,應該拿出辦法來讓大家討論才是。”
嘉靖皇帝的聲音從前方傳來,要開始點名了
晚上,魏廣德已經回到家里休息,飯后正躺在院中乘涼,張吉從前院匆匆而來在魏廣德耳邊小聲滴咕幾句。
“嗯”
魏廣德聽后稍微驚訝下就大概猜到是什么事兒了,估計叫自己去還是說“海運”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