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戶部拖欠兵餉引起的,但是他作為兵部尚書卻不能置身事外。
只是在臨出發前,張鏊又派人去通知兵部侍郎李遂,讓他也去小校場看看情況,必要的時候還需要他那樣帶過兵打過仗的大臣鎮住那幫亂兵。
李遂是嘉靖五年進士,做刑部郎中時就曾利用東宮建立,按照常規大赦天下的機會,李遂在沒有取得刑部尚書聶賢支持的情況下,聯系同僚盧惠向都御史王廷相請求,將因議“大禮議”得罪官員列入大赦令中。
此時嘉靖皇帝剛剛打垮對手,坐穩寶座,對于他們的請求自然是予以駁回。
雖然沒有成功,但是獲得很多人嘉許。
而在李遂調入禮部時,又與當時的禮部尚書夏言交惡,夏言更是吩咐言官彈劾李遂,逮捕李遂下詔獄,貶謫湖州同知。
自此李遂完全脫離了朝堂被外放地方,后三遷衢州知府,升蘇、松兵備副使。
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倭寇乘數百艘船只入侵海門,李遂指揮通政唐順之、副總兵劉顯、副使劉景韶、游擊丘升等御敵,大敗倭寇并乘勝追擊,占領他們的巢穴,追擊至蝦子港,全部殲滅剩余倭寇,江北倭寇悉平。
有此等戰功讓嘉靖皇帝大喜,李遂得以升遷南京兵部侍郎。
張鏊覺得,對付這些亂兵,還是需要李遂這樣上過戰場的大臣才能壓服他們。
而提督臨淮侯李庭竹此時也是萬分糾結,接到黃懋官相召后并沒有馬上做出決定,而是派人去打聽其他人的東西,要是有人去了小校場,那他再動身過去看看情況。
南京城的主要官員做出了各自不同的決定,徐鵬舉和張鏊先后趕到小校場。
對于南京守備和兵部尚書,振武營士卒這會兒雖然群情激動,但是還知道好歹,在兩人的轎子到達后就左右閃開道路,在眾護衛警惕的目光中穿過了人群走近了戶部公署。
要知道,身邊這伙士卒可都是全副武裝的站在那里,畢竟今天可是校閱,這些人都不是赤手空拳來的,身上不僅穿戴著明軍制式面甲,更是刀槍箭弩齊備。
畢竟是隸屬于南京京營的人馬,裝備上也比地方衛所強上許多。
實際上,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許多心思活泛的士卒也在尋思著該怎么收尾。
今天鬧出的動靜有點大,可是振武營的將官都沒有出現,這很說明問題。
自己的直屬上司并不認為他們鬧餉不對,想想也是,軍餉被扣著,他們自己也拿不到本該屬于他么的那份軍餉,沒有怨言才怪了。
雖然沒有將官領頭,可下面在士卒中威望較高的十幾個人還是站在一起商量著怎么解決。
在知道南京守備魏國公徐鵬舉和南京兵部尚書張鏊的轎子到了后,他們自然不會為難他們,都是上官吶。
只是,在兩人的轎子停在戶部公署大門外之時,這些人也疾步走了上去,他們要想徐鵬舉和張鏊提出他們商量后要滿足的條件。
徐鵬舉和張鏊此時都面色不虞的站在公署門前,大門現在還緊緊關閉著,并沒有要打開的意思。
“拖欠的軍餉,這個本來就該發的,我會和戶部協調此事,但是你們要求補發去年克扣的餉銀,這個著實不是小事兒,我必須了解清楚情況才能答復你們。”
張鏊皺眉聽完領頭士卒提出的條件后,猶豫片刻才回答道。
“作為你們的上官,我現在要求你們帶著這些人,都先回軍營去等消息,這樣吵吵鬧鬧像什么樣子。”
隨后,張鏊有氣呼呼的對那些人說道。